這將挽救多少大明百姓,不算這次,歷史上至少有一百多萬明人淪入建虜的奴役,被屠殺的更是不計其數。

可沒人知道郭大靖的豐功偉績,也就沒人感恩戴德,可郭大靖也不會糾結於此。

事情不發生,誰都不在意。可要發生了,一切就已經太晚。到那時,他再說什麼,再做什麼,又有什麼用呢?

“郭副帥。”張燾笑呵呵地走上甲板,說道:“這裡海風大,還是入艙吧!”

郭大靖點了點頭,說笑著和張燾走進船艙,在桌案旁落座,品茶閒聊。

張燾和水師一直也沒閒著,打造艦船隻是其中之一,探悉海路航線,考察記錄水文情況,終於是有了相當的把握。

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把兩萬多馬步騎兵順利運至秦皇島,安全登陸,行動也就成功了一半。

“多謝郭副帥又為水師增船添炮。”張燾端起茶杯相敬,笑著說道:“末將知道,在對水師的供應方面,郭副帥是最熱心的。”

相對於毛文龍和陳繼盛,以及其他將領,郭大靖對於水師的重視,自然是大不相同的。

紅夷大炮,別人是恨不得都交給陸軍,安放在關隘城池。如果不是郭大靖堅持,水師是一門也撈不著。

儘管現在水師的作用還未凸顯,但郭大靖卻篤定地相信,日後會有大用。

這是眼光的不同,郭大靖並不侷限於遼東和渤海,而是整個大明,乃至於亞洲,甚至是全世界。

大海廣袤無邊,有著取之不盡的財富。海洋時代也已經開啟,大明已經落在了後面。

即便是平遼滅虜,郭大靖也要把水師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可不是滿足於運兵載物的運輸功能。

對於張燾的感謝,郭大靖不以為意地擺手,說道:“鎮江堡一役,水師作用甚大。加強水師的武備,理所當然。”

停頓了一下,他又繼續說道:“此番大戰結束,水師便要轉向遼東水域。從三岔河溯流而上,能直搗建虜老巢。哪怕只是運輸物資,也將為陸軍提供巨大的幫助。”

在郭大靖口中,是把陸軍和水師分開的。這還沒把水師說成海軍,因為還不具備那樣的標準。

張燾點著頭,說道:“三岔河出海口,乃至溯流而上的數十里,已經探查清楚。如果再要深入,確實需要詳細勘測。”

喝了口茶,張燾看著郭大靖,沉吟著說道:“不如把船上的紅夷大炮卸下,帶上它們去堵建虜。雖然笨重,但也該來得及吧?建虜可是畏炮如虎,聽到大炮轟鳴,戰心便去了三成。”

郭大靖呵呵笑著,說道:“張兄不必多慮。雖然沒有紅夷大炮,但我軍的重武器足夠,獲勝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拖著紅夷大炮去遵化,在時間上也應該來得及,但郭大靖認為沒必要。

加班加點大力生產製造的火箭,已經達到了一萬多枝;再有幾十門佛朗機火炮,以及地雷、炸彈,已經足以對抗建虜,並給予其重大殺傷。

即便是沒有火箭、佛朗機火炮,憑兩萬多全火槍裝備的部隊,也不懼建虜,只不過傷亡要增加。

火箭還不同於迫擊炮,在爆炸威力上,相差不多,可在射速上,卻要遠遠高於迫擊炮。

一個發射架便是十幾枝,四五十個發射架,便是五六百枝,相當於五六百門迫擊炮的同時轟擊。

郭大靖的作戰計劃也很簡單,那就是把這一萬多枝火箭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射出去,對建虜形成密集的覆蓋轟炸。

所以,發射架不是幾十,而是上百。一大半是在進軍途中設立的鐵匠鋪預先打造儲存,一少半是隨軍攜帶,以防萬一。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全部順利地拿到手,那一次性的發射,便能達到驚人的千枝。

千炮同時轟擊是什麼效果,數千甚至上萬炮彈砸下去,區區兩三萬的建虜,能夠支撐得住?

要知道,火箭發射架是很容易製造的,且很輕便,這個優點對於遠途行動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火箭的製造成本要高於迫擊炮炮彈。但為了勝利,成本是可以不用考慮的。

張燾對於郭大靖的指揮作戰,還是相當有信心。聽他這麼一說,也就不再勉強,轉而說起了登陸之後水師的其它工作。

船隻抵達秦皇島後,是不會返回,而是要在此等待大軍作戰後班師。儘管出現危險的可能性不大,但也要以防萬一。

本來郭大靖是要安排一千火槍兵負責保護,但張燾列舉出來的數字,使他取消了這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