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在的名義已經不是勤王。謊話越編越圓,不管你信不信,總會避開忌諱,結果又能令人滿意。

郭大靖親迎出去,對著大步而來的方正化躬身施禮,“方公公大駕光臨,末將有失遠迎,還請……”

“免禮,免禮。”方正化趕忙伸手虛扶了一下,對郭大靖這位東江鎮的三號人物,毫無倨傲之色。

郭大靖請方正化進到屋內,命人奉上茶水。

方正化含笑頜首,以示謝意,緩緩開口道:“建虜已經發動,雖說虎墩兔亦是大明之敵,可趁敵空虛,我軍將展開行動,予以牽制。雜家看這架勢,這又是一次不亞於鎮江堡的大戰吧?”

毛文龍上奏疏,提醒朝廷要加強薊鎮防禦,防備建虜繞道入關。但郭大靖這邊的行動,卻是打著趁虛襲擾的旗號。

郭大靖笑了笑,說道:“建虜已經收縮防線,我軍想趁虛襲擊,已是不易。但水師乃我軍所長,兵臨三岔河,伺機光復些地方,倒是有這想法。”

說著,郭大靖煞有介事地鋪開地圖,給方正化指點著,“公公請看,由三岔河逆流而上,再轉遼河……”

遼東的水路不少,三岔河應該是最四通八達的樞鈕所在,由此溯流而上,再經分支河流遼河、渾河、太子河,可至遼陽,可至瀋陽。

當然,以舟師遠襲,或是擇地登陸作戰,現在的條件還不成熟。但在以後,航道探悉清楚,郭大靖肯定會這麼制定計劃的。

“在這裡,娘娘宮,可設據點。”郭大靖繼續解說道:“以連雲島為後盾,佔領蓋州衛城,亦可為佔領復州、蓋州,做好先期的準備。”

方正化看著這地圖,眼中閃爍光芒,連連點頭。

這可不同於原來的老式地圖,而是郭大靖根據後世的記憶,並結合派人不斷偵察探悉後,畫出的相當詳細的作戰地圖。

“雜家記得,朝廷曾有意令東江軍移鎮蓋州,但毛帥上奏陳說厲害,拒絕了。”方正化有些疑惑地抬起頭,望著郭大靖。

郭大靖微微一笑,說道:“時勢不同,豈能一概而論?如今金州穩固,可為蓋州後盾。我軍進駐蓋州,可攻可防,可進可退,已不是數年前那般危險。”

方正化點了點頭,對這個解釋還是很滿意。

“猛虎搏兔,必盡全力。”郭大靖說道:“即便不一定能有大戰,但我軍亦要準備充分。特別是冬季將臨,是建虜比較喜歡的作戰季節。”

方正化再次點頭,贊同道:“郭將軍的用兵,雜家向來是佩服的。此次發動,估計又會立下大功。”

郭大靖趕忙謙遜道:“方公公過獎了,末將的用兵還膚淺得很,唯有謹慎二字,還勉強值得稱讚。”

方正化哈哈一笑,坐姿放鬆了不少,顯然是相信了郭大靖的話,也不是那麼迫切地要跟隨作戰了。

況且,方正化對於坐船不是很適應。如果真想履行監軍之責,從陸路經復州到蓋州,也是很方便的。

“雜家記得毛帥在三四月份的時候,好象上奏疏,提醒朝廷注意薊鎮的邊防,說是建虜有可能繞道入關?”

方正化看著郭大靖,問道:“郭將軍剛才也說,冬季常是建虜發動之時,不知此次征討察哈爾部,建虜會不會中途改道呢?”

郭大靖微微皺眉,說道:“這種事情,誰也說不好。即便如此,也是薊遼督師袁大人的職責所在。”

方正化輕輕嘆了口氣,也知道東江鎮僻處海外,即便建虜繞道入關,也是鞭長莫及。

何況,方正化和崇禎皇帝一樣,對於薊鎮的情況,並不瞭解。

明廷為了拱衛京師,在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的長城沿線設定了遼東、宣府、大同、榆林、寧夏、甘肅、薊鎮、太原、固原九個軍事要鎮,即史上所稱“九邊”。

這九個軍鎮中,又以薊鎮最為特殊。

薊州,古屬幽燕,亦稱漁陽,北靠燕山,南望渤海,“扼東北入京之要衝,控中原與壩上之險塞”,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畿東鎖鑰”之稱。

在盤山、九龍山和八仙山等眾多天塹中僅此一條通道,猶如京中門戶,故稱薊門,自古設定兵鎮和關城,從東西北三個方面環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