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口大增長(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些部隊都是經過實戰,戰力比較令人放心的。
而左協的兵力原來就是一萬兩千,比其他三協要多出兩千。再加上三千飛騎,這就使得跨海遠征的部隊達到了兩萬五千。
李維鸞的右協,在經歷過旅順保衛戰、南關防禦戰後,也是四協中公認的防守反擊的第二名。
毛文龍也屬意右協留守,保證金州萬無一失。
看過兵力的調整佈署,毛文龍很痛快地點頭同意。這已經是東江軍能夠抽調出的最強大的機動兵團,獲勝的把握大增。
“如果是佈置在京畿地區的諜探,在得到建虜入關的訊息後,從海路通報到金州,我軍再跨海遠襲的話,不知道時間是否來得及?”
毛文龍的擔心並不多餘,他可不知道建虜繞道入關後,竟然停留了四個月。
郭大靖沒有這個顧慮,儘管歷史可能改變,但怎麼算的話,時間上也沒有問題。
“只要建虜發動,不管是什麼名義,我軍都做好出發的準備。情報走海路,最慢也不超十天,我軍再登舟出動,月餘時間便能登陸……”
在郭大靖制定的計劃中,一個月就差不多能夠進入京畿地區,甚至是急進至遵化佈防。
建虜就是提防東江軍,也不會想到竟然會在京畿地區遭遇。就算是想到東江軍可能出兵勤王,建虜也不會料到東江軍是蓄謀已久。
古代的資訊傳遞,兵力調動,物資籌集運輸,要用去很長的時間。建虜以常理估算,怎麼會想到東江軍早已整裝待發,能以最快的速度跨海遠襲。
毛文龍連連頜首,這些他也想到了,只是想聽聽郭大靖制定作戰計劃的依據。
“沒錯,如果是得到訊息才調動人馬、籌集物資,沒有十天半個月,是難以登船發動的。況且,建虜也不清楚東江水師的承載能力,也不會認為會有數萬人馬趕去參戰。”
“本帥已經命令前線部隊配合派去的工匠,打造攻城器械。”毛文龍微笑著說道:“給建虜造成一種假象,他們留守的兵力會更多,防線也會再收縮。”
郭大靖用力點頭,贊同道:“大帥高明。對我東江軍的定位,便是在遼東戰場上牽制。遼南根基已穩固,對遼瀋的威脅大增,建虜不可能不加強防禦。”
“蓋州衛城,以及沿海堡寨,條件適合的話,本帥也要派兵佔領,做出向前試探推進之勢。”毛文龍用手指點了點地圖,說道:“但暫不向朝廷上報,等待時機。”
郭大靖想了想,說道:“末將贊同。”
不僅要做出進攻的準備,還要建立前哨,把直搗遼瀋的姿態做足做好。
這就是最有力的牽制,此消彼漲,建虜留守的和出動的兵力,就必須仔細衡量考慮。
而且,這也是行動的備用方案。如果建虜真的出動重兵,留守的兵力少,那就直搗其老巢,將建虜統治區砸個稀巴爛。
從鎮江作戰結束返回,毛文龍和郭大靖便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將要發動的大作戰上。
兩人的心裡都清楚,這將是遼東局勢大變,敵我勢力消漲的關鍵一戰。
勝,則建虜在失敗與饑荒的雙重打擊下,會一蹶不振,甚至是兵敗如山倒,再無力與東江軍抗衡。
若是失敗,也就是敵我相當的戰損,遼東戰局將繼續目前的長期持久交戰。東江軍要休養生息一兩年,才能逐漸恢復主動進攻的實力。
“再擴充一萬人馬,建立中協。”毛文龍望著郭大靖,說道:“不必著急,按照總人口的數量逐漸招募。”
郭大靖聽到補充的條件,也無話可說。
從建虜統治區逃出的遼人源源不斷,在沿海哨地、特戰營和朝鮮方面的幫助下,陸續地進入金州。
只是今年上半年,就已經收攏安置了三萬多剃頭遼人。
大量逃人的出現,大饑荒是重要原因。建虜接連慘敗,兵力在廣大的地盤上不敷使用,防衛變得鬆懈,也是一個因素。
下半年,大饑荒會更加嚴重,更多的剃頭遼人將加入逃亡求生的行列。
人口的增加,使得毛文龍又有了擴充的心思。郭大靖也不是固執己見,有條件還反對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