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報方面,東江鎮強於建虜,建虜又強於大明。明廷有什麼風吹草動,建虜都能很快探悉。

而李永芳這個後金的諜報頭子,確實是很有能力,也很賣力。不僅打探情報,還暗中策反了一些明朝的文官武將,在建虜抄掠京畿時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范文程有些遲疑,但還是開口說道:“汗王,奴才以為要繞道入關的話,不能公之於眾。連與各位旗主貝勒商議,也最好是在行動後進行。只不過,這恐怕要汗王親征。”

皇太極若有所思,明白范文程的意思。

如果在議政會上公開提出,反對意見肯定很大,特別是他的威望受損的情況下。等到出兵之後,在半路上作出決定,以他汗王的名義,就會減少阻力。

至於出兵的名義,也只有一條,那就是征伐察哈爾部,繼續打擊虎墩兔。這個行動,那些旗主貝勒基本上不會反對。

皇太極點了點頭,說道:“憲鬥,此議極好。”

揮退了范文程,皇太極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園中的花草樹木,又陷入了長長的思索。

努爾哈赤死的那兩年,在大明、蒙古、朝鮮的封鎖下,應該是後金非常艱難的時期。

征討朝鮮,又遠征察哈爾,皇太極左衝或突,終於為後金開啟了局面。

但東江鎮的崛起,以及皇太極接連犯下的錯誤,再加上天災,又使後金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盜賊紛起,國中紛亂,外有敵人,皇太極感到危機四伏,不僅會動搖他的汗位,後金更有衰弱覆亡之憂。

…………………

寧遠。

袁督師拿著報捷文書,已是第二次看過,手還是有些顫抖,心裡更是又嫉又恨又驚。

剛剛與登萊道王廷試商議好,準備給毛文龍下套。只要毛文龍乘船到了廟島,不管帶多少兵,便向朝廷誣告其領兵索餉。

但鎮江大捷,卻給了袁督師當頭一棒,使他的計劃不得不向後拖延,甚至是破產。

很簡單,東江軍兩戰兩捷,攻克鎮江堡、伏擊鳳城援兵,斬獲了近五千的首級,這僅次於南關大捷。

接連的大勝,朝廷怎樣反應,皇帝又是如何的心理變化,袁崇煥必須要搞清楚,才敢行動。

如果皇帝龍顏大悅,直接拔髮糧餉,毛文龍帶兵索餉就不成立,誰都能看出是誣陷。

這還不是最讓袁崇煥擔心的,五年平遼是他向皇帝作出的保證和承諾。可除了佔領了建虜不要的錦州、大淩河等城,索要每年幾百萬兩銀子的遼餉,他根本拿不出什麼戰績。

而東江鎮雖然名義上也歸他管轄,但獨立性太強,獲得的戰功並不算到他的名下。

袁崇煥也看得清楚,指望遼鎮平遼,別說五年,就是十年也夠嗆。所以,東江鎮的實力越強,他越要掌握在手中。

不管是不是繼續“五年平遼”,抑或是挾軍自重,東江軍已經有超過遼鎮之勢。皇帝一旦轉而大力支援東江鎮,那他靠忽悠得到的權力也就終結了。

“見過大人。”徐敷奏進來施禮拜見。

袁崇煥抬了抬手,臉上露出些許笑意,說道:“召你來,是想讓你去一趟金州,送一批牛羊酒金銀,犒賞東江軍。”

徐敷奏說道:“除此之外呢,是請毛文龍到寧遠議餉嗎?”

袁崇煥垂下眼簾,沉聲說道:“話是要帶到,可毛文龍多半是不會來的。”

徐敷奏知道袁崇煥已經寫過手書,但毛文龍以軍務繁忙、身體原因連續推卻。儘管袁崇煥拔調糧餉示好,可毛文龍的戒心似乎很重。

徐敷奏想了想,說道:“卑職是馬上出發,還是看朝廷的反應後,再去金州?”

對於東江鎮的糧餉,朝廷並沒有確定的決定。袁崇煥曾提出每年四百八十萬兩銀子,把東江鎮的一起包括了,但朝廷並未同意。

也就是說,袁崇煥要完全控制住東江鎮的糧餉,還未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