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袁督師的無奈(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次的解送首級是直接到了天津,一是皇帝比較心急,二是有監軍太監方正化點驗,便省過了薊遼督師衙門的核查。
除了八千多顆首級,還有繳獲的眾多旗幟、楯車、破爛盔甲和兵刃,向朝廷和百姓們顯示著南關大戰的激烈程度。
崇禎皇帝坐在午門正樓的正中御座上,簷下張黃蓋, 鹵簿、寶象等儀仗設於午門城樓下,兩邊排列,直到天安門。
午門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分班侍立。遠處,禁軍刀槍閃亮,盔甲鮮明, 觀看隆重獻俘儀式的京中百姓人頭攢動。
看著堆積如山的人頭, 染血的旗幟、刀槍、盔甲,殘破的楯車, 聽著大漢將軍報著數字,年輕的皇帝也不禁心旌搖動,覺得熱血在上頭。
建奴也不過如此,還是朕的英明神武,將士用命死戰,才取得了超過爺爺、老爹、兄長的戰果。
平定遼東,也必然是在朕的手中完成。任何目無朝廷敢犯上作亂的叛賊,都將被剿滅殺光。
不光是建奴,還有在西北造反的那幾個反賊,高迎祥、王嘉胤、王自用……都將是一個下場。
此次大捷來得很是時候,震懾宵小,看誰還敢作跳樑小醜,造反作亂。
午門樓下,兵部官員率領禁軍押來了俘虜,不多, 也就三十來個, 將他們一一按跪於地。
“獻俘!”兵部尚書大聲稟奏。
頓時鼓樂大作, 禮炮轟鳴。諸官肅立,慶賀勝利。
崇禎緩緩從御座中站起,威嚴地發出旨意,“拿下,明正典刑。”
“拿下,明正典刑!”上百位大漢將軍高聲重複著皇帝的聖旨。
圍觀的百姓們發出更大的喧囂,興奮激動地紛紛議論。終於又能看到菜市口砍人頭,還是砍這麼多的建奴狗頭。
這就是君臨天下、一言決人生死的天下至尊,這就是臣民億兆的皇帝。崇禎故作深沉地掃視著下面,身體挺得筆直,心潮澎湃。
隆重的獻俘禮結束了,熱點轉移到了菜市口,砍頭是件熱鬧、令人興奮,且能談論很久的事情。
崇禎心中激動難耐,又下了“平奴詔”昭告天下,詔書上威嚴地寫道:“大明仁恩浩蕩,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雖然是平奴詔, 可也是給天下人看的, 特別是在西北作亂的叛賊。
你們有建奴兇悍嗎,你們有建奴兵多嗎?一群跳樑小醜, 還這個王,那個王的,很快就把你們的腦袋都砍下來,在京城再來次獻俘。
其時,農民起義的烽火已經燃遍陝西,並向晉、寧、甘三省蔓延。
高迎祥、王自用等義軍首領,帶領人馬主動遵從王嘉胤的號召共同行動,眾至兩萬多人。
後來,王嘉胤率部與最早的起義軍將領王二所部會合,兵力至五萬餘人,在陝西、山西一帶愈發活躍。
儘管農民起義有燎原之勢,崇禎心中煩亂惱怒,卻並未將其視為心腹大患。
很簡單,最早起義的那群拿起棍棒、鋤頭的饑民,戰鬥力不敢恭維,被稱為烏合之眾,也不過分。
且不管崇禎怎麼想,是興奮激動,還是信心爆棚,要滅奴平亂,京師百姓正沉浸在大捷的喜悅之中,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何貴忠。
回到酒樓,何貴忠書寫告示牌,大聲對著夥計吩咐道:“掛出去,今日酒水半價,為南關大捷賀。對了,買掛鞭炮放了。”
“好嘞!”這個夥計是東江鎮派來的,與何貴忠是同樣的高興,大聲應著,把告示牌掛在店外。
可惜老馬、老李他們不在,不能與他們一起暢飲,一醉方休。
何貴忠很是惋惜,自己端著酒杯,就是花生米,坐在櫃檯裡自斟自飲,想念著東江鎮的戰友和兄弟。
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在外面響了起來,何貴忠迷離著眼睛傾聽著,好象火槍的攢射,聽起來真是悅耳之極。
放下的酒杯被斟滿,是翠兒很有眼力地過來,討好何老闆。
何貴忠點了點頭,微笑著問道:“知道是什麼大喜事吧?”
翠兒趕忙答道:“是金州南關大捷,殺了好幾千建奴。”
何貴忠輕輕抿了口酒,說道:“平遼滅奴,用不了幾年。到時候,你和小龍就能回家鄉啦!”
翠兒眨巴了下眼睛,沒有什麼感情波動地說道:“遼東的老家嘛,回去了又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