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師輿論(第1/3頁)
章節報錯
京城。
與方正化和毛文龍的報捷奏疏差不多同時抵達北京的,還有郭大靖給何貴忠等人的密信。
對於如何掀起民間輿論,何貴忠等人已經做了不少的準備,接到密信後,立刻整理之後,便開始在酒樓茶肆等地悄悄散播。
正好藉著朝廷開始宣揚金州大捷的契機,有關遼東, 有關東江鎮的訊息,傳播得很快,成為百姓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熱點之一。
“薊遼督師袁崇煥正在和皇太極書信往來,哀求著要與建虜議和,以實現其五年平遼的大話,免得被治欺君之罪?”
一個酒客瞪大了眼睛,伸向火鍋挾肉的筷子停了下來,有些難以置信地看著對面, 說道:“這是哪來的謠言, 張兄,可莫要道聽途說,胡亂說話呀!”
“這可不是道聽途說,乃是真的。為了議和,袁崇煥斷絕東江鎮的糧餉,還在登萊禁海。這是在打壓削弱東江鎮,避免東江鎮其成為他議和的阻礙。”
“東江鎮的官兵,十有八九都跟建虜有深仇大恨,必然會與奸虜死戰到底,怎麼會答應議和?正如為如此,袁崇煥才要制服東江鎮,為議和鋪路,保住他的命。”
對面的酒客侃侃而談,引得旁桌的人都投來目光,顯得很是精神。
何貴忠站在櫃檯裡, 手上打著算盤, 耳朵卻在用心聽著,眼睛也在觀察著其他酒客的表情。
這兩個酒客是東江鎮的諜報人員, 這套說辭已經說了數遍,顯得很熟練自然。
要知道,他倆可是去過數家茶館酒樓,趁著人多的時候,不顯山不露水地把資訊傳播開來。
除了他倆,還有其他兩組人員,也在做著同樣的工作,不過是在京城內分了工作區。
在這裡說完,以後的複述傳播,就交給本店的夥計,或者是某家了。
一傳十,十傳百,訊息會不脛而走,傳播的速度相當驚人。
只不過,訊息在傳播過程中會不斷增加新東西,會變成什麼樣子,會有多少個版本,何貴忠也難以確定。
“什麼,建虜要花銀子買回戰死者的遺體或人頭?”旁邊桌上的酒客現出吃驚的神色,挾起的燙熟的羊肉片都忘了往嘴裡送。
有酒客不以為然地搖頭, 說道:“恐怕不是真的。朝廷有賞功銀,東江鎮能為了多得些錢財,而藐視朝廷?”
東江的諜探也不著急,嘿然一笑,說道:“真假很快就見分曉,捷報已經送到朝廷,接下來就看有沒有人頭押送入京。八千多首級,可是與建虜開戰以來的最大戰果。朝廷肯定會舉行儀式,再建個京觀也說不定。”
“不管怎麼樣,東江鎮這兩年來已經屢獲大勝,光人頭就有好幾千。”何貴忠裝作隨便的樣子,用力地抖了下算盤,笑著說道:“可遼西那邊,又是這個大捷,又是那個大捷,可卻沒見什麼斬獲。”
這句話很關鍵,捷報上吹得神乎其神,可拿不出多少首級,老百姓也會覺得不靠譜。
酒客們沉默了半晌,又出言討論起來。何貴忠見目的達到,也閉口不言,又拔拉起算盤,一副守財奴的樣子。
店內的十幾個酒客,就是十幾條口舌,這種訊息既能顯示自己的見識,又能發揮,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一傳十,十傳百,不需要多長時間,訊息便會不脛而走,甚至會變成更加精彩的故事。
在古代,口口相傳的速度並不算慢,有時候甚至會有驚人的傳播速度和距離。
散佈訊息,放出風聲,能夠如此順利,也要拜崇禎所賜,連郭大靖也要說一聲謝謝啊!
幹翻魏公公後,崇禎把東廠和錦衣衛也大削了一番。東廠名存實亡,錦衣衛也幾乎成了皇家保安。
耳目不說全廢,廠衛的情報作用也大大降低,東林黨大讚明君,崇禎也是洋洋得意,卻不知道沒了監督百官的廠衛系統,東林黨便成了最大的禍患。
新任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乃是“獨護持善類,士君子鹹感之”的傢伙。得到東林黨的交口稱讚,可見他又能為崇禎做什麼耳目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莫談國事的禁忌是越來越輕。而文人士子結社之風也愈加興盛,在社會上將形成極大的輿論力量。
成立不久的復社,此時已經顯示出不凡的聲勢。日後,復社更為強大,利用社會輿論竟能與首輔抗衡,左右官員的任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