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副將之議,背鍋之爭(第2/3頁)
章節報錯
沈宗貴連連搖頭,說道:“卑職沒見過這般激烈、血腥的。”
蔣寶和也搖頭,說道:“卑職也未見過。”
方正化抬頭望著陣地,說道:“恐怕沒幾個人見過。朝中的官員若知道建虜如此兇悍,肯定不會大言不慚,整天把平遼滅虜掛在嘴邊。”
建虜悍勇,東江軍也厲害。雖說佔著據守工事的便宜,但能抵擋住如潮的進攻,並擊退建虜,大明也沒有幾支軍隊能夠做到。
寧遠之戰恐怕也沒有這般激烈,否則,斬獲不會如此之少。方正化雖然沒有細數,可判斷著至少會打死兩三千建虜。
更令人難堪、無語的是,東江鎮所得到的資源,與遼西明軍比,簡直是太少太少了。
這場大勝,是東江軍自己的勝利,跟朝廷沒有半點關係。是東江軍頂住壓力,在朝廷斷絕糧餉、卡著脖子的情況下,自己渡過難關,努力堅持獲得的大勝。
“那幾輪炮轟,真是如雷霆般猛烈,奴酋的大旗都倒了,亂成了一鍋粥。”蔣寶和這時才興奮激動起來,說道:“不知道打死了什麼大人物,我估計肯定有。”
沈宗貴嘿然知道:“就是有,得不到首級,也算不得軍功,得不了賞銀。”
這就是明朝所定的規矩,不能你說殺死了誰誰,就能做準。拿不到人頭,就不算數,哪怕大家在戰場上眼睜睜著看到,也不行。
要說不公平,肯定能說出道理。但即便有人頭來記功,明軍也有太多假濫冒功的手段,也難怪朝廷無奈了。
“雜家看,少說也有數千首級的斬獲。”方正化沒有糾結什麼奴酋大人物,他伸手指了指,已經打掃得差不多的戰場,“若是有打爛的人頭,雜家倒是願向朝廷奏明,一併算作軍功。”
雖然有些尷尬,但東江軍的大勝,於他這個監軍太監也是臉上有光。報與朝廷討個喜,皇帝肯定龍顏大悅。
借這個機會,方正化還想再跟皇帝說說,多少給東江鎮點錢糧補給。這樣一支強悍的軍隊,不能讓將士寒心,與朝廷離心不是。
但他卻不知道,郭大靖和毛文龍打著另外的主意。成與不成,都是掃朝廷的臉面,還讓薊遼督師袁崇煥難堪。
打掃戰場,回到陣地,修補工事。雖然是擊退了建虜,獲得了大勝,但此次大戰是否結束,建虜是否還會再來進攻,誰也無法確定。
喜悅、振奮、激動是肯定的,但歡呼雀躍卻是沒有。
郭大靖等將領也壓抑著心中的情緒,一絲不苟地檢查、巡視,做好再次迎戰建虜的準備。
傷亡難以避免,但相較於建虜的損失,則是不成比例,相當輕微的。別說一比一了,就是一比三,一比五,也差不多。
黃昏日落,給大地灑下了緋紅的顏色,一如鮮血般地悽豔。
“右協前營來報,建虜蹈冰繞襲被擊敗,遺屍數千,戰果正在統計中。”郭大靖躬身施禮,笑著說道:“毛帥,主戰場的統計還未完成,估計也有數千。”
毛文龍捋須頜首,笑著讚歎道:“經此一戰,本帥是完全放心了。日後的行動,儘可以施為。”
郭大靖明白這是指長途奔襲、京畿作戰的計劃,考驗令毛文龍滿意,只要京畿那邊準備妥當,展開計劃,毛文龍是支援的。
“毛帥放心,末將不打無把握之仗,更不會拿數萬袍澤去冒險賭博。”郭大靖的保證,讓毛文龍知道他會全力準備,絕不冒失。
毛文龍點著頭,招了下手,郭大靖心領神會,緊跟著毛帥,走到一旁相對僻靜的地方。
“建虜多半不會再進攻了。”毛文龍揹著手,目光望向遠方,似乎能看到建虜大營內的悽慘景象,“他們損失了將近一旗的人馬,承受不起更大的傷亡了。”
郭大靖對此表示贊同,說道:“卑沙山城那邊,應該還會有所行動,會加速建虜的撤退。”
氣勢洶洶而來時,對於卑沙山城的守軍,可以留兵看守而置之不理。但遭受到慘重傷亡後,後路的這顆釘子就如梗在喉,威脅大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