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靖趕忙雙手合什,嘴裡嘟囔了幾句,引得毛文龍轉頭看過來。

“許個願。”郭大靖嘿嘿笑了兩聲,說道:“明天多打死些建虜,用人頭多換些錢。”

毛文龍笑了笑,轉過頭繼續不緊不慢地向著軍營走去。

郭大靖陪著毛文龍巡視完陣地,這是戰時,這樣的舉動很能鼓舞士氣,穩定軍心。

“明天說不定能炸死幾個奴酋。”毛文龍緩緩說道:“他們肯定想不到我軍的火炮能打到三里地。”

郭大靖說道:“他們想不到的,就算是紅夷大炮,在城上居高臨下,也不過打兩裡多地,且是勢竭力衰。”

重型的數千斤或上萬斤的紅夷大炮,肯定有更遠的射程。但寧遠和金州的,都屬於輕型,打兩裡地已是極限。

建虜沒有望遠鏡,指揮作戰就不能離得太遠,看不清楚戰鬥的具體情況啊!

而且,南關防線附近並沒有什麼制高點,想登高望遠也做不到。

所以,郭大靖估計皇太極和其他後金高層,很可能會抵近指揮。所謂的抵近,差不多就是兩裡地左右,正處在迫擊炮的射程之內。

如果確定能夠炮襲,郭大靖將調集上百門迫擊炮,給建虜高層來個斬首戰術。不說能打死誰,打死幾個,只是一輪炮轟,就足以打亂建虜的陣腳。

即便是皇太極,郭大靖也不放在眼裡,不過是個讀過書的建虜而已。只不過是明朝的蠢貨太多,才讓皇太極成名。

毛文龍卻不這樣看,他是真希望能打死幾個有名的奴酋。如果是皇太極,那就太好了。

“本帥既希望能多殺傷建虜,又想盡快結束這場戰鬥。”毛文龍聽到郭大靖的篤定回答,欣慰地笑了,說道:“很有些矛盾吧?”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說道:“其實也不矛盾,建虜承受不住傷亡,自然會鎩羽而退。當然,如果是奴酋被打死,對建虜的心理打擊,也是一樣沉重。”

嶽託和碩託!在援朝作戰時,東江鎮已經打死了兩個貝勒,創造了擊斃奴酋最高階別的紀錄,天啟帝也給了很好的獎賞。

但新皇繼位——毛文龍搖了搖頭,甩開這令人心中憤懣抑鬱的念頭。

“皇太極親征,乃是自取其辱。”毛文龍輕篾地冷笑,“此戰遭到挫敗,他的稱帝之路會更加不順,對東江鎮也是極有利的。”

一個英明的領導,一個昏庸的皇帝,在封建社會,對於整個國家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後金不能封建化,皇太極不能稱帝,後金的發展就會受到侷限。反過來,大明因為崇禎在位,卻是越變越糟。

轉頭看著郭大靖,毛文龍詢問道:“遭到挫敗後,皇太極會不會惱羞成怒,調兵長期作戰?哦,建虜的糧草物資恐怕是供應不上的。”

郭大靖用力點頭,說道:“從遼瀋運糧,損耗很大。建虜的物資本就不充裕,是耗不起的。皇太極呢,算是個明智的建虜,應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從心理上講,郭大靖是希望在南關防線拖住建虜的。兵力損失,物資消耗,一個月就能令後金的財政狀況惡化。

至於皇太極親征是不是自取其辱,在敵我雙方來看,自然是不同的判斷。

打仗嘛,勝敗難料,誰都無法預測到最終的結果。

皇太極還想著獲得大勝,一勞永逸地解決東江鎮,劫掠到人口和物資,提高自己的威信呢!

但此次進攻金州,建虜確實託大了,輕敵了,這是東江軍這邊的判斷。

毛文龍和郭大靖只是閒聊,舒緩情緒。在之前的計劃制定中,已經想到了各種可能,哪能到現在才作佈置。

“明天便是大戰,可能也是最後一戰。”毛文龍走到住處,笑著對郭大靖擺了擺手,說道:“回去休息吧,攢足精神!”

一場猛烈的進攻,建虜可能就會因為傷亡過大,或是守軍的火力太強,而失去再攻的信心,就象旅順堡保衛戰那樣。

“大帥也早些休息。”郭大靖躬身施禮,轉身而去。

儘管不擔心精心佈置的防線被突破,但建虜壓在那裡總令人心裡不舒服。郭大靖倒希望早點結束戰鬥,好安心繼續發展。

金州的百姓也在擔驚受怕,儘管沒有混亂,但獲得勝利後的安心,卻是不能替代的。

郭大靖仰頭望著夜空,星星在衝他眨眼。此時此刻,遠方也有親人難眠,在惦記著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