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金州也是相近的制度,除了百姓耕種外,軍隊也會輪換戍守,對軍屯的田地進行耕作和種植管理。

所以,就算人人想當兵,官府也不會招收,要依據總人口的比例,以及生產效率來擴充。

當然,平時和戰時,春秋戰國時和與生產力得到發展的以後的朝代是不一樣。三國時的比例達到過1比15,隋朝時達到過1比20。

而東江鎮目前的擴充也接近了極限,如果不是高產的土豆,以及大量購進耕牛,也難以支撐數萬的人馬。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則是地盤小,運輸方便,損耗極小。

遼鎮則相反,屯田的收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完全靠外運糧草物資,對大明財政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深刻的教訓可以參見隋煬帝征伐高句麗,一場數十萬人的千里遠征,保證後勤的人數還要翻倍,直接導致國力耗盡,迅速崩潰。

如果說是關寧錦防線,或者是遼鎮,拖垮了大明,可能並不全面,但確實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民兵們走在寒風中,押運著大車物資,離南關防線是越來越近,關係也越來越熟絡,嘮著聊著,說著自己的憧憬和計劃。

“勝利是肯定的。”李二叔毫無擔心的樣子,微笑著說道:“知道大連港那兒的鎮子嗎,叫大連的。”

“是軍官眷屬的住宅區,聽說還要擴建,變成大城呢!”有民兵搶著回答道:“二叔,您是說那裡的人都沒走吧?”

李二叔用力點著頭,說道:“毛帥、郭將軍的家眷都在那兒住,人家都穩如泰山,咱們慌個啥?”

眾民兵紛紛附和,經此提醒,心中愈發安定了不少。

離南關防線已經近在咫尺,哨卡的盤查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顯示出臨戰氣氛的緊張肅殺。

而在南關防線的陣地上,守軍已經嚴陣以待,軍官們紛紛登上炮臺,舉著望遠鏡觀察著終於開過來的建虜。

郭大靖放下望遠鏡,露出帶著輕篾的冷笑,很想高聲喊給皇太極聽,“你咋才來捏?”

這是一場幾乎全是熱兵器對冷兵器的大戰,雙方兵力相當,怎麼也不會有打敗的道理吧?

三百多門青銅迫擊炮,上百架拋石機,上萬枝輕重火槍,上百門佛朗機炮,這是守軍的裝備。

上千楯車、雲梯、撞車,然後就是盾牌、刀斧、長槍、弓箭。

雖然都騎著戰馬,看起來黑壓壓一片,可建虜與東江軍已經存在了巨大的代溝,或者說是差距。

如果是野戰,憑騎兵的機動,以及集團衝鋒的威勢,郭大靖還不敢確定能否抵擋。但倚堅防禦,火器完勝刀槍,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楯車、重甲?!看你們有多少。人命,看你們捨得丟下多少?

郭大靖腰背挺直,微眯著眼睛望向遠方。不用望遠鏡,他似乎也能看到建虜,看到皇太極那個死胖子。

皇太極沒有望遠鏡,也沒有太過靠近,勒住戰馬,遠望著前方綿延十數里的工事。

炮臺、壕溝、鹿砦或拒馬,再加上遮護身體的戰壕胸牆,不外乎如此。

大半年的時間,敵人是有時間修築起一道城牆的,哪怕是數道木柵,也是皇太極所熟悉的。

可現在,這樣的防禦工事,每一樣拿出來都不算新奇,但組合在一起,讓皇太極微微皺起了眉頭。

親眼所見,才確信東江鎮的戰術打法有了很大的改變。而遼西的關寧軍除了紅夷大炮,卻十幾年如一。

這好象不太合理呀,自從新的明帝登基,對東江鎮好象就是打壓,缺糧斷餉的東江鎮拿什麼更新裝備,又憑什麼敢在陸地上與建州勇士對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