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虜的將領們也在認真地觀察著對手的防禦陣地,同樣也露出了迷惑,或是驚訝的神情。

薩哈廉表現得甚是平靜,經過旅順堡和小黑山的兩場大戰,他知道得多一些。至於沒見過的炮臺,也很好猜,定是安放紅夷大炮的。

兩紅旗遭到挫敗, 損失不小,自家兄弟殘廢,對薩哈廉更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以前是兩位兄長領兵打仗,似乎未有這樣的失敗。可換成他後,頭一次出戰竟是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此次隨軍再攻金州,薩哈廉既想一雪前恥, 可心裡卻又不自禁地生出忐忑不安的感覺。

對於如何攻破敵人的防守,他並沒有多大的信心。儘管有著數量眾多的楯車, 但能起到多大作用,他並不敢確定。

同樣不敢確定能否攻破防禦陣地的,還有阿濟格。他正用別人聽不清楚的聲音,給兩個兄弟傳授著經驗,講授著心得。

“敵人陣地上那高高的木架子是投石機,能扔石頭,也能扔爆炸的震天雷。有楯車掩護,也不能完全防住。炮臺上應是紅夷大炮,一炮就足以毀掉楯車……”

“別小看了那看似不高也不密的木樁陣,人在其間難以快速移動,就會成為火槍、弓弩的靶子。你們也知道,敵人有一種火槍,極為犀利,可破重甲……”

“在朝鮮的時候,敵人使用過類似的工事,很難攻, 傷亡也不會小。還有腳下,可能會有地雷,能激起成片的碎石,躲都沒處躲……”

多爾袞連連點頭,有些疑惑地說道:“為什麼不修築一道城牆,那比平地的工事要更難攻打吧?”

“應該是沒錢吧?”多鐸猜測道:“東江鎮不是一直很窮,軍隊也象叫花子似的。”

阿濟格沉吟了一下,說道:“未必是窮的關係,這樣的佈置可能更厲害,是咱們沒看出來的。”

“不管怎樣,總要進攻的。”多爾袞說道:“我不信這樣的防禦工事,會比寧遠更厲害。”

阿濟格淡淡一笑,也不再多說,就讓實戰來說明問題吧!他也不是沒有信心,只不過對於東江軍的警惕,要高於旁人。

距離防線四五里地,建虜已經開始安營紮寨,皇太極等將領依然在觀察,在研究著如何進攻。

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辦法, 有壕溝就填出通路, 有阻礙就砍掉推平, 殺進敵陣展開近戰, 形成一點或多點突破,從而動搖整個防線。

但戰前該進行的工作,也不能落下,比如測量距離。

數名建虜騎手賓士而去,直奔寬大的壕溝,在半路上便改變方向,準備著在壕溝前斜掠而過。

馬上的建虜摘弓搭箭,在接近壕溝時便要開弓放箭,以便確定弓箭的射程,能否射進守軍的戰壕內。

建虜作戰也是有相對固定的戰術打法,步騎弓互相配合,並不是通常印象中的鐵騎衝擊。

特別是對於楯車,建虜很是倚重。

作戰時,建虜以楯車和持盾的重甲步兵衝在最前方為後方士兵提供遮蔽,持弓的步兵躲在楯車後射箭壓制敵人(攻城時還載小車填土)。

騎兵則立在步兵後,分左右翼,依賴楯車或持盾重步兵,推倒或清除衝擊路線上的障礙,為騎兵創造發動衝鋒的機會。

建虜還有另一種騎兵的打法,用楯車抵近到敵人陣前掩護己方騎兵,騎兵以騎射環繞射擊敵軍,使敵軍在不斷的死傷中崩潰。

守軍陣地上一片安靜,對這幾個建虜騎兵似乎視而不見。也是,幾個小蚊蟲,一頭撞在牆上,看著就是這樣的感覺。

雖然壕溝也在重火槍的射程之內,但近百米的距離,準頭兒不敢恭維。為了幾個小丑,也不值得浪費彈藥。

騎兵在壕溝前斜掠而過,張弓放箭,以最大的力氣,把箭射出最遠的距離。

稀稀拉拉的幾支箭矢,射到了棚頂,對守軍毫無威脅。只不過,讓建虜知道,能用弓箭對守軍進行遠端攻擊罷了。

幾騎建虜安然返回,面露得意之色,似乎覺得自己的英勇,值得自豪和驕傲。

皇太極微笑著頜首,表示出讚賞之色,緊接著便揮手下令:“回營。”

建虜退了下去,壓抑的氣氛也舒緩下來。儘管知道建虜只是偵察,並不可能馬上就發起進攻,但看見敵人,心情自然會有所緊張。

明天,將是一場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