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勤王計劃,送你個宅子(第1/3頁)
章節報錯
最危險的情況是建虜故意留兵較少,卻有重兵佯作遠行,卻隱藏埋伏於百里或數百里之外。
等東江鎮兵臨堅城之下,建虜的伏兵倚仗機動速度的優勢,星夜殺回,將使東江軍處於極危險的境地。
“明多實少,明少實多。兵者,詭道也。”毛文龍喝了口茶水,緩緩說道:“建虜對我軍的倚堅防禦無計可施,難道不想誘我軍出擊,在其擅長的野戰中重創我軍?”
“何況,建虜明面上有五六萬精兵,但卻不是全部,而是機動作戰的兵力。如果進行動員,恐怕湊出十萬也不足為奇。”
這倒是事實,死守城池的時候,壯婦老人少年都可上城助戰,戰力固然很渣,可你說他們算不算兵?
一個牛錄是三百人,打仗的時候通常會出十兵或十五兵。但要降低點條件,能不能出到二十,甚至更多?
這當然是完全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說,在殺入建虜中心統治區,也就是遼陽、瀋陽後,你就不能只計算建虜留守的兵力。
郭大靖眨巴著眼睛,發覺自己還是有些驕傲,有些輕敵人。
在毛文龍這個老狐狸眼中,直搗黃龍的計劃,簡直就是處處漏洞,甚至有可能使東江鎮遭到慘敗,而一蹶不振。
不說別的,只是建虜暗藏重兵埋伏,就很難防範。
你的哨探不可能刺探到那麼遠的距離,就算刺探到了,沒有電報電話,又怎麼及時報信兒示警?
再退一下,得到了報信兒示警,大部分是步兵的東江軍,還攜帶著糧草物資、火炮器械,又怎麼能迅速撤退到安全地區?
夏天還好,能夠利用水師,在三岔河等地運輸或接應。冬天怎麼辦,沿海都結了冰,船隻難以靠岸,退到海邊豈不是死路一條?
“說到底,還是東江鎮的實力不夠。”毛文龍並沒有直斥作戰計劃的疏漏,反倒為郭大靖找到了開脫的藉口,“與建虜相比,在兵力上處於劣勢,戰力也有差距。”
沒錯,大明是龐然大物。可東江鎮無論在地盤、人口、兵力、資源上,相對於建虜,都處於劣勢。
而郭大靖產生偷家搗巢的想法,無疑是受到了歷史的誤導。他以為建虜是傾巢出動,看家的只有很少的兵馬。
現在看來,哪怕建虜只留下兩萬人馬看家,進行緊急動員後,兵力也與東江鎮相差不多。
即便是能夠獲勝,恐怕也是一場慘勝,東江軍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顯然,損失過大的勝利,郭大靖是不會滿意的。
幸好,他也緩醒過來,制定了第二個計劃。儘管都是出兵作戰,但一個是進攻,另一個則還是東江軍比較擅長的倚堅防守。
除了第二個方案,其實還有第三個。那就是趁建虜集兵於統治中心,在偏遠的地方下手,比如遼東的九連城、寬甸六堡、鳳城等地。
第三個計劃有些類似於毛文龍在奏疏中提到的牽制襲擾,比較安全穩妥,也能解救出很多的遼民百姓。只不過,戰果肯定要小很多。
“大帥深謀遠慮,末將確實有些操切冒失了。”郭大靖誠懇地拱手致謝,掏出自己擬定的計劃,雙手遞上,“末將這裡還有個備用方案,請大帥指點。”
毛文龍伸手接過,笑著說道:“誰不想盡快地滅了建虜、平定遼東,但實際情形如此,卻也是著急不得。”
說著,他翻開紙張,開始閱看。只是看了幾行,毛文龍便是眉毛一挑,有些驚詫地抬頭看了郭大靖一眼,皺眉道:“你要入京勤王?”
郭大靖淡淡一笑,說道:“北京城防堅固,朝廷又有各鎮雄兵,怎會需要東江鎮勤王?”
勤王固然是大功一件,但對於毛文龍來說,他提出來可以,若是部將,就難免讓他產生別的想法。
第一個猜測是部將在討好朝廷,討好皇帝,隔著毛帥,這樣做難免會讓他想歪。
另一個想法則是顧慮到東江鎮的損失,遠途奔進,在京畿地區與建虜廝殺作戰,屬於客場作戰,後勤保障、作戰地區,都處於不利的境況。
聽到郭大靖這麼說,毛文龍神色稍緩,垂下眼簾,繼續閱看。
一張看過之後,毛文龍的神色已是如常,再看第二張時,臉上慢慢露出了笑意。
勤王只是個旗號,是東江鎮軍隊進入京畿地區的名義。
而郭大靖制定的計劃中,軍隊並不靠近京師,而是抄襲建虜後路,在遵化、三屯營佈防,截擊撤退的建虜。
戰略目的很明確,不使建虜劫掠到人口和物資安然而返,以渡過大災荒。
如果可能,或許能重建立虜。畢竟建虜繞道入關應是輕騎,不會攜帶進攻的器械,就地繳獲和打造,既費時又耗力。
而東江軍則可以發揮所長,在遵化、三屯營等地倚城而戰,或於要道依靠有利地形佈防阻擊。
最關鍵的是建虜是孤軍深入,時間拖得越長,對他們越不利。沒有後勤,沒有補給,光靠劫掠的糧草物資,支撐不了太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