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直懟方正化(第3/3頁)
章節報錯
所以,袁崇煥放過了毛文龍,而決定親入東江,在東江的地盤將其處死。
也正是毛文龍的安然而回,使他產生了麻痺大意的心理,以至於在雙島閱兵時,對袁崇煥突如其來的行動缺乏足夠的防範和警惕。
郭大靖鼓動方正化去寧遠,一是監軍太監的職責使然,另一方面也是讓毛文龍不必去寧遠冒險。
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郭大靖也保不準袁崇煥還會不會放毛文龍回來。一個自以為是的瘋子,是什麼事都能幹出來的。
所以,郭大靖是絕對不會讓毛文龍去寧遠的。若是方正化能去,那是最好,省了去勸說毛文龍。
方正化是不會想到郭大靖的心思,也因為這個建議過於突然,他一時難以決定。
“即便方公公不想親自勞動,讓錦衣衛兄弟拿著書信去寧遠,也是一樣的。”郭大靖繼續勸說道:“不管能不能從袁大人那裡要到錢糧,東江鎮軍民都是感激在心的。”
這句話說到了方正化的心檻裡,只要自己盡力了,結果怎樣,都不會影響他在東江鎮的好名聲。
說實話,他也確實上奏朝廷,委婉地勸說皇爺,多少給東江鎮發點糧餉,別弄得軍民怨言滿腹。
可別人不知道啊,他又不能看見人就說,太掉價。
但郭大靖的話中卻透露了資訊,將會在官面上為他做下宣傳,讓軍民們知道監軍公公在為他們著想。
這很對方正化的胃口,因為這段日子以來,他就愁被人敬而遠之,越來越被人無視。
“雜家先寫封書信,派人送去寧遠。”方正化微笑著說道:“能不能要到錢糧,卻是不好說。”
郭大靖拱手道:“不管能不能成,東江鎮軍民都會感念方公公的苦心和恩情。”
方正化擺了擺手,謙遜了兩句,心情好了不少,再詢問迎戰的佈置,郭大靖也說得詳細認真,談話的氣氛也更加地融洽。
“建虜的前鋒已至蓋州衛城?”方正化皺了眉頭,說道:“可袁崇煥那邊,卻是上奏朝廷,說建虜可能是聲東擊西,要對錦州、大淩河發起進攻?”
郭大靖有些鄙夷地笑了笑,說道:“錦州、大淩河等城即便修好,也不會對建虜構成什麼威脅,建虜豈會耗費糧草物資,急於攻打?”
停頓了一下,郭大靖又補充道:“袁大人不過是想繼續扣下東江鎮的糧餉物資,才編造出這樣的藉口糊弄朝廷。”
方正化的臉色沉了下來,袁崇煥現在可是東江鎮的頂頭上司,郭大靖如此不客氣地品評,實在是無禮冒犯,甚至可以稱為有罪。
郭大靖不以為意,緩緩說道:“袁大人與建虜書信往來,商談議和,名為麻痺敵人,為築城爭取時間。方公公以為如何?”
“漢高祖被困白登山,唐太宗亦有渭水之盟。”方正化垂下眼簾,說道:“何況,議和只是袁大人用的緩兵之計。”
郭大靖呵呵一笑,說道:“人心隔肚皮,他說緩兵之計就是緩兵之計?如果議和成功,倒是除了他的大患,用不著五年平遼了。”
方正化驀地抬頭,望著郭大靖,眼中閃過狐疑驚異之色。
郭大靖坦然地與方正化對視,說道:“方公公以為末將是在詆譭誣陷?末將卻是以事論事,大膽猜測,小心求證。至於真相,日後定見分曉,此時倒也不必爭論。”
方正化沉吟了一下,沉聲道:“郭將軍對雜家倒是坦誠,就不怕雜家上奏朝廷,治你的罪?”
“末將就是希望方公公能夠提醒朝廷,與建虜連番血戰的是東江鎮;收復金州,在遼南對建虜形成重大威脅的,還是東江鎮。”
郭大靖不用扳指頭,就能一一列舉,“可袁大人先撤登萊巡撫,再改朝鮮貢道,又將運往東江鎮的錢糧改運至寧遠覺華,名為轉發和核查,卻扣押不發。如此壓制東江鎮,是何道理?”
方正化說道:“薊遼督師有管轄之權,袁大人如此佈置,想是為了便於節制。”
“東江軍與建虜數次交戰,皆全力以赴,兩年來的戰績更是超過遼鎮,不知袁大人要如何節制?”郭大靖毫不客氣地說道:“難道扣押錢糧,使東江鎮人心不穩,餓殍遍地,無力與建虜抗衡,才稱了袁大人的心意?”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