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直懟方正化(第1/3頁)
章節報錯
當然,官兵們現在的血戰更有價值,也更為自覺。在這道防線後面可是他們的親人、朋友,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趙,趙石頭。”郭大靖伸手點著,想起了這個向他施禮的小隊長的名字,不由得笑了起來, “已經不是小兵了,很好,很好啊!”
趙石頭沒想到郭將軍還記得他的名字,既受寵若驚,又興奮激動,嘴唇翕動了幾下,囁嚅著不知說什麼好。
郭大靖笑著伸出手,說道:“把槍給我看看。”
趙石頭趕忙把手中的重火槍遞了上去, 嘴裡才勉強說出話, “這槍很,很好,打得建虜血肉橫飛。”
郭大靖伸手接過,感受到火槍的沉重,確實需要支撐。憑空射擊也不是不行,但穩定性難以保證,且手臂的力量難以持久承受。
重火槍的威力就在於此,管你什麼重甲,打中就是非死即傷。除非你穿得跟鐵罐頭似的,連步都挪不動。
扳動龍頭,彈性鋼片使得這個動作要花費不小的力氣,燧石片打磨得很規整,能看出趙石頭的專心和認真。
郭大靖把槍遞還給趙石頭,笑著說道:“不錯,能用這重火槍了,身體結實了不少啊!”
趙石頭嘿嘿憨笑著, 年歲不大,卻已經是有經驗的老兵,脫去了當初的稚嫩。
郭大靖伸手指了指陣地外的障礙物,說道:“這麼遠的距離,對於衝到第二道紅線的敵人能打得準嘛?”
趙石頭抬頭看了看,說道:“回將軍,不敢說十發九中,十發四五中是可以的。”
第二道紅線已經是距離陣地不足五十米,滑膛槍的準確率達到這個水平,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而第一道紅線是百米,依然在重火槍的射程之內。這個時候已經不是瞄準了,而是靠著排槍來提高命中率。
要知道,建虜的衝鋒不會是散兵線式的,他們不懂,也不會。
因為建虜的重疊,一顆沉重的鉛彈打過去,未必會擊中最前面的,但擊中後面的機率也不小。
建虜的重甲死兵也不是很多,在火槍、火炮的打擊下會不斷損失。緊跟著重甲死兵衝鋒的輕甲步兵, 在輕重火槍的密集射擊下, 傷亡就會更加慘重。
郭大靖聽了趙石頭所說的命中率, 十分滿意地點頭稱讚, 目光又移到了他的手上,說道:“戴著手套,不會影響射擊吧?”
趙石頭如實答道:“回將軍,戰鬥的時候會戴薄手套,並不影響裝填和射擊。”
在冬季作戰,保暖的手套是很必要的,防止手指凍傷,影響到裝填和射擊。如果是冷兵器作戰的話,主要就是一個握的動作,倒不是很要緊。
即便如此,東江鎮官兵每年冬季凍傷手腳計程車兵也不少。或者說,整個北方軍鎮的明軍,都難以避免。
郭大靖不知道手套算不算是他第一個發明的,但為官兵們裝備之後,確實是好評如潮,深受喜愛。
官兵們都有兩副手套,一副是兩指的棉手悶子,用棉花或毛皮製成,又厚又保暖。薄的則是棉布做的五指型,比較緊湊貼手,便於戰鬥時操作火器。
另外,官兵們增加的裝備還有棉布面罩和鐵面具,主要是防護箭矢對於面部的傷害,也能起到些保暖的作用。
統共能花多少錢呢?一個士兵連半兩銀子都用不上,數萬東江軍官兵頂多也就一兩萬銀子。
但這四件套所起到的作用卻不可低估,砸下的銀子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反觀遼鎮,朝廷每年幾百萬銀子地供著,又能好到哪去?除了將領們的家丁,普通士兵也就比乞丐強一些而已。
郭大靖不惜錢財地打造東江軍,就是讓朝廷看看這鮮明的對比。
如果崇禎還是看不透其中的關竅,那他自掛東南枝純屬自作自受,又有什麼值得惋惜之處?
郭大靖估計智商嚴重不足的崇禎,是不會有多大的改變的。
封建帝王思想的侷限性,“忠”字為先的政治正確,終歸會害了他,害了整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