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碴粥煮得粘稠,裡面還加了土豆,散發著特有的玉米香味,一碟鹹蘿蔔條。並不豐盛,可吃起來卻香甜。

妻子特意貼了三個餅子,一個給妹妹,兩個給丈夫。

張膀只吃了一個,另一個又塞給了妻子,說道:“大碴粥就能吃飽,下午的訓練也累不著。”

妻子笑著點了點頭,把餅子放下,又端起了粥碗。在外面訓練的累不著,她在家裡待著,就更不用吃乾的了。

“咱家的板車還沒做好?”張膀有些著急,“別人家的都用上了。”

妻子吃飯的動作停了停,說道:“不著急的吧,也沒什麼地方用得著。聽說,是為民兵支前準備的。唉,又要打仗了。”

張膀沒想到自己隨口一問,又讓妻子擔心,趕忙說道:“支前沒啥危險,就是運送糧草和其它東西。”

“可到底是離得戰場很近的。”妻子喝完了最後一口粥,把碗放下,叮囑道:“要是真支前的話,你可得千萬小心著。”

“知道。”張膀用力點著頭,說道:“肯定全須全尾地回來,明年還要多種地,要貸款買耕牛呢!”

妻子想了想,說道:“倒也不要太過心急地去貸款,就今年這樣子,也挺好的。”

“那不成。”張膀說道:“能過更好的日子,為啥不過呢?也不用多,再多幾畝地種上玉米,養牛養羊也就差不多夠了。”

“村上很多人家都有這樣的打算呢!”妻子笑著說道:“可沒那麼多田地呀!”

張膀呵呵一笑,說道:“這你就不知道了。教官透了個訊息,說明年軍屯的田地會讓給老百姓,一下子就能多出上百萬畝。”

“是嗎?”妻子睜大了眼睛。

張膀點了點頭,說道:“應該是差不了。軍隊要向北推進,至少先把整個金州拿下來。要不,怎麼養那麼多人?”

妻子眨巴眨巴眼睛,問道:“又有人家要來咱村上啦?”

“人總會增加的。”張膀很確定地說道:“逃出來的就沒斷過,分到各村還不太顯。可越來越多,不增加田地就不成的。”

嗯,嗯,妻子覺得有理,連連點頭。

………………

簡單的飯菜,毛文龍和郭大靖等人卻不挑剔,吃得香甜。

朝廷在裁撤驛站,金州卻在依託著訊號塔,建起了類似驛站的機構。

訊號塔下便是院落,幾間房,有米有灶有鍋,院內還有馬棚、草料。

雖然有了訊號塔,可穩妥起見,還是保留了驛馬報信兒的系統,算是雙保險。

吃過午飯,稍事休息,在閒聊中,又說到了金州的發展。

“按照現在的人口增長速度,目前的田地只能支撐一年。”郭大靖說道:“毀林種地,末將覺得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實施。”

比照後世的森林覆蓋率,金州的耕地數還有大幅增長的潛力,但這確實不是郭大靖所希望的。

毛文龍沉吟著說道:“按照計劃,把防線推進到小黑山、紅咀堡,多出差不多一倍的土地,就至少能養活三十來萬的軍民。”

郭大靖點頭,說道:“四五十萬的人口,也差不多能夠承載。當然,要保證能夠自給自足,就要拿下復州,甚至是蓋州。”

遼南兩州或三州在手,四五十萬的人口,再加上武器裝備的優勢,東江鎮在實力上便能與建虜分庭抗禮。

自然,這只是滅虜平遼程序中的一步,並不是上限,更不是能夠滿足的目標。

“一步一步來,不可操切,不可冒進。”毛文龍語重心長地說道:“目光要長遠,但落實卻要穩健。”

“謝大帥指點,末將明白。”郭大靖拿過水壺,給毛文龍續了杯。

驛站的飯菜簡單,喝的也是如此,沒有茶葉,就是白開水,但毛文龍和郭大靖都不在乎這個。

毛文龍笑了笑,說道:“集中力量於遼南,本帥也知道是對的。但這心裡的顧忌,卻一直難以消解。”

移鎮涉及到很多事情,相當的複雜。毛文龍的顧忌,恐怕還在袁崇煥身上。因為,移鎮就是他提出來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