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碩託垂下眼簾,好半晌才說道:“都說強弓硬弩,可這硬弩,似乎並沒有在戰場上見過。”

尼馬禪說道:“要使用硬弩的話,此人的力氣可是不小。而且,弩可蓄箭待發,偷襲時很方便。”

碩託冷笑兩聲,說道:“不過是個卑鄙無恥的傢伙,算不上有多厲害。到了龍骨山城下,若他們肯交出兇手,某倒是可以饒他們一回。”

尼馬禪愣了一下,情不自禁地看了碩託一眼,不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

“死罪可免,活罪難饒。”碩託又補充道:“讓他們去攻打其他敢於對抗我大金的匪賊,或是東江軍。”

“貝勒爺高見。”尼馬禪恭維了一句,說道:“東江軍兩次偷襲後,又龜縮海島,想必是在等春暖冰融,再大舉出動。”

碩託的臉上現出無奈之色,沉默了半晌,才幽幽說道:“希望二貝勒那邊能儘快迫使朝鮮屈服訂約。”

顯然,春暖冰融後的作戰,對己方不利。這不是什麼高深的問題,連尼馬禪都能看出來。

但想要避免不利的情勢發生,還要看阿敏所率主力的威懾,是否能儘快使朝鮮屈服,以結束這場戰事。

……………………

龍骨山城。

繼張攀所部入城協防後,皮島派來的一部援軍趕到,給龍骨山城的防守又增加了幾分勝算。

建虜方面的情報已經傳了過來,大戰的再次爆發,已經沒有疑問。

“還有四千援軍正在趕來的路上。”統領第一批援軍的將領是李維鸞,因為駐守旅順,對於防禦作戰還是比較熟悉。

站在城頭,李維鸞指了指遠處的山巒,說道:“我部擬駐於城外,以作接應。”

鄭鳳壽對此表示贊同,都窩在城內,就是被動挨打,完全喪失了主動權。

“多謝毛帥,多謝李將軍趕來赴援。”鄭鳳壽表示感謝,“這批糧草物資對於龍骨山城的防守,作用巨大。”

李維鸞搖了搖頭,伸手拍著城上架的木頭炮,說道:“這東西的作用才堪稱巨大,待此戰過後,某在旅順也要造它幾百門。”

幾天的時間,龍骨山城的軍民一起發動,趕工製造出兩百多門木頭炮。城內還有砍伐下來的樹木,生產製造也一直不停。

張攀笑著說道:“經過試驗,長度六七尺最合適。既能當炮使,又能當滾木。太長過於笨重,太短的話射程又不夠。”

鄭鳳壽頜首笑道:“二三十步,對於防禦作戰,還是可以的。一炮轟出去,碎石橫飛,威力亦是不錯。”

李維鸞聽著這具體的資料,連連點頭,對木炮又有了更深的瞭解。

“守城而不戰於城,崔大人率部於路上阻擊,挫敵銳氣。”李維鸞說道:“我部既留在城外,索性也去參戰,共擊建虜。”

“如此甚好。”鄭鳳壽拱手謝道:“有勞李將軍了,不若先在城中休息一天再行出發?”

“不必了。”李維鸞擺手道:“救兵如救火,崔大人只有三百精兵,阻擊建虜相當困難。某這就率軍出發,前往白馬山。”

如果只是踞守龍骨山城,迴旋餘地太小。把戰線撐大,不僅是在白馬山城,其它沿途險要之地,也有部隊防守阻擊。

以節節抗擊的方式抵擋建虜,既挫其銳氣,又消耗其人員和物資。待到龍骨山城下,儘量使其呈疲敝之態。

憑建虜的兵力,想要保證糧道暢通,十分困難。這樣一來,攻打龍骨山城的時間也就難以長期。

鄭鳳壽送走了李維鸞所部,和張攀等將領繼續加強城防,督促軍民趕製木炮、地雷。

有了東江軍送來的糧草物資,堅守挫敵的信心再度增強。而城中的老弱婦孺也盡行遷出,疏散到偏遠地方。

藤野正又挑選了百多士兵,多少都有點擺弄火槍的經驗,裝備上東江軍送來的火槍,加緊訓練。

攻城建虜身著重甲,弓箭的殺傷力就顯得很差,除非射中面門等防護較弱的部位。

火槍的優勢在守城中就顯現出來,關鍵是距離近,殺傷力就比弓箭要強得多了。

……………….

作為龍骨山城的屏障,白馬山城依託白馬山修築,為高麗初期所建。雖然已破敗,但也有易守難攻的特點。

李維鸞率部急行,很快就趕到了白馬山城,與崔孝一所率的三百義兵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