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靖想了想,說道:“屬下倒是在個想法,雖然不如火銃,但在守城中應該也能發揮作用。”

哦?張攀看著郭大靖,笑著頜首,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多幫朝鮮義兵,也是助東江軍,只要能殺傷建虜,郭大靖沒有什麼敝帚自珍的想法。

何況,這東西也沒啥技術含量,實際上的威力也不足以改變戰爭。當然,如果用於防守的話,作用還是不小。

郭大靖覺得講十遍不如做一遍,自己的手下看過之後,都能學會。以後再回歸各部,象地雷似的,又能落地開花,提升整個東江軍的作戰能力。

一行人出了屋子,沿著街道出了城,郭大靖帶人上城扛了兩根砸人的滾木,取了些火藥。

來到城外空地,等了一會兒,張攀派的人把鄭鳳壽等人也叫了過來,還有三個帶著工具的木匠。

“這是鑽?”郭大靖拿起一個工具,好奇地問著木匠。

這個工具有握把、鑽桿、拉桿和牽繩,很象鑽木取火的小東西,但郭大靖的直覺告訴他應該是古代的手工木鑽。

果然,朝鮮木匠給郭大靖做了下演示,左手拿住握把,右手拉動拉桿,纏繞在鑽桿上的牽繩被拉動後,拉桿作往復轉動而起到鑽孔的作用。

郭大靖看了看鑽頭,最粗的好象也不超過一厘米,只好搖了搖頭,拿起麻花鑽在滾木上打孔。

木匠趕忙接手過來,熟練地操作,很快就在滾木上打出了一個孔洞。然後又按照郭大靖的指示,從滾木鑽了個眼。

郭大靖撓了撓頭,作演示的話,差強人意吧!

“最好是鑽的孔洞有碗口粗。”郭大靖伸手比劃了一下,講解道:“或者把木頭從中間剖開,在中間挖出洞,再用鐵箍箍緊。”

說完,他往大的孔洞裡裝了些火藥,塞上幾塊碎石頭,又用枯草把洞堵死,再把引線插進豎著的小眼裡。

“點火,發射!”藤野正看出來了,其他人估計也明白了,他點了點頭,說道:“發射距離應該不會太遠吧?”

郭大靖笑了笑,說道:“如果裝藥量合適的話,能打出二三十步吧!”

說著,他放下土炮,炮口對準無人處的一塊巨石,取火點燃了引線。

嗞嗞的火星鑽進了滾木,“轟”的一聲,象是響了個麻雷,緊接著是噼哩啪啦的聲音。

碎石飛出,打在巨石上,有的撞碎,有的反彈,紛紛落在雪地上,冒起絲絲的水汽。

張攀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雖然簡陋,但卻勝在製造容易,取材方便,能夠在短時間內造出很多。”

其他人也琢磨出來門道兒了,正如張攀所說,別看這東西威力比不上真正的火炮,射程也不及火銃,但能大規模製造啊!

二三十步的射程,架在城上轟擊,對攻城敵人的打擊,也相當不錯。關鍵是數量多了,就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