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來順”涮羊肉(第3/3頁)
章節報錯
手下徑直來到何貴忠身旁,低聲道:“趙光找到了,在南海子。”
何貴忠點了點頭,臉上喜色一閃而逝,大半個月的時候,終於按照郭大靖的指示,找到了這個老太監。
……………………
方正化不算老,卻一樣是太監。
與落魄被髮配到南海子的趙光不同,他此時雖不算意氣風發,但喝著酒,吃著涮羊肉,卻也是相當愜意自得。
“郭將軍的平遼方略,雜家讀了三遍。”方正化的臉已經發紅,酒看來沒少喝,伸出手指強調道:“三遍哪,實在是如醍醐灌頂,受益良多啊!”
郭大靖正琢磨著空間內的食材和調料是不是該補些貨了,聽到方正化之言,趕忙說道:“公公,此平遼方略非是郭某一人所定,乃是東江鎮上到毛帥、下到將士們的集體智慧,只不過是由郭某進行整理罷了。”
有針對性地制定平遼方略,郭大靖肯定會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不露聲色地把袁督師的方略拿出一些,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批判。
比如“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看起來很高明,但卻是遼西軍閥滋生髮展的溫床,弊大於利。
袁崇煥上任之後,很快就排擠了滿桂、趙率教,並對東江鎮的毛文龍表現出十足的惡意。
原因很可能就是袁崇煥為了獲得祖大壽等遼東土著將領的支援,故意幫助他們排擠掉了外地將領,方便遼東本地將領獨佔朝廷傾注於遼東的錢糧等資源。
遼東土著將領,可以稱為遼東軍頭,排擠外來將兵的歷史,由來已久。在建虜叛明之後,這幫傢伙賣隊友、坑隊友的事情更沒少幹。
被排擠打壓的外來將領也不少,滿桂、趙率教只是比較出名而已。
至於後來的吳襄,也就是吳三桂的老爹。作為外來將領,之所以能在遼西立足。是因為他娶了祖大壽的妹妹,成為遼西將門的女婿。
所以,這“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因為太過簡練,是利是弊,全看如何操作。
東江鎮的組成比較複雜,軍民既有來自江淮、山東的,更多的還是遼東土著。其實,也與“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是一樣的。
同樣,東江鎮也存在著排擠外人的問題,比如劉興祚。但他是朝廷安插進來的,倒與籍貫出身不太一樣。
而毛文龍本身就是江浙人,手底下則大多是遼東土著,有些奇怪的組合,但排擠打壓的事情,要比遼西那些軍頭少很多。
其實,如此用人也是一種掣肘牽制,是朝廷防止軍閥出現的預防措施。
一群遼東土著將領就夠了,最高的指揮官卻一定要是外來的。任用袁崇煥、毛文龍,都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而從袁崇煥上任後排擠外來將兵的行為來看,他已經把自己的利益和遼西將門綁在了一起,成為了他們的代言人。
顯然,這與朝廷派他坐鎮遼西的初衷是相悖的。同樣,排擠完遼西的外來將兵,就該是同樣歸袁崇煥統屬的東江鎮了。
最大的外來戶,除了毛文龍還有誰?回家享福養老吧,袁崇煥就曾這般對毛文龍說過,但被拒絕了。
軟的不行,那就只能來硬的。毛文龍被殺,其中的原因不少。袁督師想把遼鎮和東江鎮都納入自己的實際控制,無疑是其中之一。
控制在自己手中又如何,是協同合作,共同平遼滅虜嗎,估計袁督師沒那個信心,也沒那個魄力。
能夠完全控制東江鎮,不過是成為袁督師與建虜議和的籌碼。或是放棄遼南,或是移鎮遼西,皇太極能把急於議和保命的袁督師耍得團團轉。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郭大靖不僅知道袁督師那幾下子,更知道建虜的底細。
要知道與建虜打了這麼多年了,朝中大臣,甚至是皇帝,對建虜的人口、兵力、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瞭解,還真不是很清楚,你說奇葩不奇葩。
對建虜忽而畏敵如虎,不敢輕出浪戰;忽而又藐視輕篾,狂言能一戰而勝。在兩個極端間跳蕩,難以制定持久專一的戰略。
而長於深宮,完全沒有什麼經驗,卻又覺得自己很行的崇禎,所依靠的資訊來源,都是朝廷的文臣武將和內監。
而不管是文官武將,還是崇禎越來越信任的內監,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團體利益,完全能夠“矇蔽聖聰”、謊報或者不報,誤導崇禎作出錯誤的決策。
所以,郭大靖的平遼方略與袁督師的迥然相反。一個是粗疏簡練,一個卻是詳細論述。
對於崇禎這個充內行的外行,或許這樣細緻入微的分析判斷,能夠讓他認清明金對戰的形勢,不要再亂搞胡幹了。
“除了末將整理的平遼方略,還有遼東形勢的沙盤,也請方公公一併上呈御覽。”郭大靖把崇禎看成了小孩子,也只能看圖說話最適合這種菜鳥了。
“好,甚好。”方正化連連頜首,又笑著說道:“這涮羊肉甚是美味,看起來製作也不復雜,雜家不敢獨享,將一併呈給萬歲。”
真的,假的?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說道:“此法乃從民間偶得,各地應該也有,只是名聲不顯、作法稍有差異罷了。據說,最正宗的是一脈從元朝傳承的,名‘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