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來順”涮羊肉(第2/3頁)
章節報錯
“好嘞,您稍候,馬上就來。”夥計對著門外的燒烤攤大聲報出數目,又殷勤地給顧客端上酒,還附贈了一盤鹽水花生。
顧客挺滿意,不在於贈多贈少,可這態度,令人心裡舒坦。
烤串的香味濃烈誘人,越飄越遠,不時引來品嚐的顧客,也有不少顧客被夥計引進店內,沽酒而坐,店內的氣氛愈發熱烈起來。
小店的面積並不算大,只有十來張桌子,還是那種坐四人或六人的小桌,但設計得很有新意。
廳堂正中擺著四張桌,能坐下七八個人的樣子,桌上擺放著一個奇怪的銅製器物,周圍則是些食材。
顧客們若是好奇,可向夥計打聽。若是識字,自然更加方便,直接看桌上的標牌,便知道這又是一種新吃法,名為“涮羊肉”。
何貴忠在櫃檯後坐著,笑眯眯的樣子象極了精明的掌櫃,看著進來的顧客不少,笑得更是眼睛都成了一條縫。
來到京師已經一個多月,終於支起了鋪子,開起了涮烤飯館。
儘管郭大靖給的銀子足夠,也沒要求他馬上就賺錢自力更生,可何貴忠還是盡心竭力,以最快的速度作好了準備。
隨他來京師的有兩個哨探,都是他親自挑選的精明強幹的幫手。
找門臉,打造食具,購買食材,裝修等等,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何貴忠的速度確實夠快,也確實很辛苦。
“老闆,看起來生意不錯。”一個夥計湊上來笑著奉承道:“開張大吉,咱們這秘製燒烤,那是香飄十里呀!”
何貴忠帶著招牌似的笑臉,說道:“那是,咱這可是祖傳的秘製燒烤,若是作料齊全,能饞掉你的舌頭。”
要說秘製,也說得過去。郭大靖把自己能記起的所有燒烤的作料和程式都用了幾遍,才最後確定下來。
除了孜然,也就是當時的安息茴香比較難買外,連市面上都沒有當作調料的辣椒,郭大靖都給配了不少,還讓何貴忠帶了些種子,在京城外租個園子種下。
一招鮮,吃遍天。燒烤的誘惑,人們的口舌之慾,在古代也是一樣。
特別是在京城,不缺有錢人。明朝中後期瀰漫且盛行的奢靡之風,也使酒樓和青樓,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飲宴和享樂之地。
何貴忠看著不斷有顧客進來,臉上帶著熱情的笑容,心裡卻在琢磨郭大靖交給他的任務。
明年,郭大靖再次給出了期限,也再次提到了明年這個時間。
先在京城立足,再把京城中勳貴、大臣的資料儘量打聽清楚,編輯成冊。
顯然,明年郭大靖將有大動作,極有可能是要在京城製造什麼輿論,掀起什麼言論風潮。
這只是何貴忠的猜測,但他覺得八九不離十。所以,他才最終決定開酒館,再視情況發展成酒樓。
人員密集,流動頻繁,喝上兩杯酒,胡說八道的有,口吐真言的也不少。莫談國事,在當時還沒有太多的禁忌。
如果不是開青樓需要的本錢太大,還要有後臺,又傷天害理,郭大靖都想著弄一個,打探各種訊息。
而且,何貴忠只是在京師打頭站,郭大靖在將來還要視情況,繼續在京城安插自己的耳目。
借社會上的輿論和訊息,影響朝堂上的政策走向,或是影響崇禎的決策和思維,這才是郭大靖最終的目的。
歷史上,建虜抄掠京畿,京城中就盛傳是袁崇煥引敵入關。這不可能是無中生有的訊息,極有可能是某些人有意散播的。
郭大靖不想去管是什麼人,但卻對這種手段十分青睞。崇禎多疑,似是而非的謠言,對他的影響應該不小。
而在天津的李海東,則開了間小商鋪。為此,郭大靖還拔給了他一些遼東特產。
本來李海東也想弄個酒館,可在瞭解到天津的實際情況後,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儘管作為京師的門戶,扼守海路和京杭大運河的要地,設立了天津衛,但在行政區劃上,當時還多稱為靜海縣,或者小直沽。
在永樂二年才開始築城設衛的天津,儘管人口在增加,商業在發展,但天津相比京師,卻還是差得太遠。
“這涮羊肉怎麼個吃法呀?”有食客注意到了中間桌子擺著的涮鍋,以及豐富多樣的食材,不禁好奇地問道。
何貴忠收回思緒,掃視了一下店內,見食客不少,便向夥計點了點頭。
夥計趕忙上前,滿臉笑容地解說道:“這是羊肉的又一種吃法,現在把鍋燒熱,一會兒有願意品嚐的客官隨意上前,免費試吃。”
先品嚐,再來吃,相信麻醬、韭菜花、蒜料等調料會讓食客滿嘴生香,讚不絕口。
何貴忠微笑著看著夥計在忙活,食客們頗有興致地看著、議論著。突然,他的目光一凝,看到了走進來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