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粗魯之人,直言不諱(第2/3頁)
章節報錯
甚至於,在目光與劉興祚和劉奇士交會的時候,還調皮地眨了下眼睛。
劉興祚垂下頭,暗中翻了下眼睛,也猜出了郭大靖如此做的原因。
可在他看來,如此不客氣地指出朝廷的苛待和不公,還有影射皇帝的意思,還是大大不妥。
這些事情,難道不應該是毛文龍或陳繼盛向方正化反映,或是上奏朝廷的。
“萬歲初登大寶時,國庫已是空虛,皆是魏黨禍亂朝政所致。”方正化終於緩緩開口說道:“剷除魏黨,足見萬歲聖明燭照。但積弊已深,非短期能夠改變,糧餉斷絕,亦不是隻有東江鎮。”
郭大靖抬頭看著方正化,靜靜地聽他解釋。
“財政稍有緩和,萬歲便給東江鎮發放糧餉,你們要感激萬歲的苦心籌措,體念朝廷難處。”
方正化沒有說東江鎮和關寧軍的區別對待,人家朝中有人唄!就這一點,連他也覺得朝廷做得不夠好。
郭大靖淡淡一笑,放下茶碗,拱手道:“末將是個粗魯武人,有話就說,不憋在心裡,有失禮之處,還望方公公見諒。”
緊接著,郭大靖面色一肅,沉聲道:“國有錚臣不亡國,家有倔兒不敗家。末將寧願做剖心比干,也不做巧顏令色、讒言欺君的小人。”
方正化的目光盯在郭大靖的臉上,郭大靖的言語,郭大靖的慷慨神情,都給他很大的震撼。
就你,還剖心的比干呢,平常可沒見你這麼慷慨大義,對朝廷和皇帝有什麼敬意,倒是沒少罵。
劉興祚抬了下目光,又低下頭去。
“郭將軍真大丈夫也!”方正化發出了感慨,連連頜首,讚賞道:“雜家欽佩備至。”
方正化產生了一點小誤解,以為郭大靖在先抑後揚,隱晦地向皇帝表忠心。比干嘛,是錚臣,可也更是忠臣。
接下來,郭大靖把話題轉到了軍事上,給方正化,也給崇禎畫大餅。既然崇禎那麼容易被忽悠,說不定他也能騙點什麼呢!
“平遼滅虜,只需數年,郭將軍竟有如此信心?”方正化瞪大了眼睛,對郭大靖的豪言壯語,頗感震驚。
郭大靖確實有這個信心,當然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朝廷的大力支援。甚至就是發放正常的糧餉,郭大靖也能達到目的,時間自然要長一些。
“相對於我泱泱大明,建虜不過是一隅之地,兵不過十萬,人口不過百萬,如何與我大明拼消耗?這不是末將一人之見,乃是我東江鎮集體智慧的結晶。”
郭大靖正色說道:“連我東江鎮二三十萬軍民,建虜都消滅不了,又何至於使萬歲殫精勞神,朝廷疲於應付?末將願把詳細方略寫出來,還請方公公多多指教。”
“如此極好。”方正化不掩喜色,說道:“為國為君,郭將軍若有平遼方略,雜家也當上奏朝廷,為萬歲分憂。”
要的就是這個,咱也不和袁督師比吹牛,可搞出來的平遼方略,卻是實實在在的,比袁督師那虛頭巴腦的東西強百套。
郭大靖躬身拱手,說道:“方公公忠心可鑑,末將欽服備至。”
方正化趕忙謙遜了幾句,又與郭大靖等人談了一會兒,郭大靖等人便起身告辭。
“公公。”待郭大靖等人離開,蔣寶和便湊近方正化,說道:“這個郭大靖對朝廷心懷不滿,甚至對萬歲,也頗多怨言。”
沈宗貴也附和道:“這個郭大靖與毛文龍一樣,都是桀驁不馴之輩。”
方正化垂下眼簾,緩緩說道:“有些人口無遮攔,實話實說,雖不好聽,但卻如苦口良藥;有些人口蜜腹劍,把怨恨埋在心裡,卻最是可怕。”
“那這郭大靖——”沈宗貴疑惑地問道:“是哪種人?”
“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方正化擺了擺手,說道:“還需認真觀察,仔細揣摩。”
方正化確實沒有輕易下結論,僅憑見面的表現,以及時間不長的交談,就能判斷出一個人的內心和本性,顯然是草率的。
何況,他這個監軍太監也並沒有太大的權力。在金州這段日子,方正化也看出來了,東江鎮的將領們對他是恭敬有禮,但卻是敬而遠之。
這樣表面奉承、恭敬,卻有實話實情藏著掖著,方正化對此並不滿意。
而郭大靖見面後的抱怨發作,從另一方面也說出了東江鎮將士們的心裡話,讓方正化對此有了比較深的認識。
不瞭解東江鎮軍民的思想狀態,怎麼拉攏,怎麼收買人心?
出了方正化的臨時住處,沒走多遠,劉興祚便急著開口問道:“大靖,是不是有些過了?擔上對朝廷不滿,對皇帝怨忿的罪名,以後可不好辦。”
郭大靖淡淡一笑,說道:“說出來總比憋在心裡好,相信方正化,還有崇禎皇帝,對此也心知肚明。自己乾的什麼事,自己不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