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建虜是紙老虎,接旨(第2/4頁)
章節報錯
對建虜的人力、物力、財力,糧草物資的儲備情況,以及數次挫敗後所造成的心理變化,沒有充分的瞭解,難以有如此清晰的判斷。
“如此說來,建虜的情況已經很糟糕?”劉興治有些驚喜,也有疑惑,並不是十分相信這樣的結論。
“紙老虎,看著嚇人而已。”郭大靖笑了起來,說道:“頹勢在老奴死前的一兩年就已經顯現,如果老奴不死,現在可能更糟糕。”
既然說開了,郭大靖覺得可以和眾將更深入地暢談,提升他們勝利的信心。
“建虜從始至終,也存在巨大的缺陷,一是人口少,經不起消耗;其次則是生產方式落後,管理方式粗暴,導致物資匱乏…….”
“為何建虜通常一年只能發動一兩次大規模的進攻,就是因為糧草物資所限。其實,只要能徹底封鎖住建虜,不給他們搶掠的機會,敗亡是早晚的事情……”
“攻打朝鮮,是建虜為打破封鎖所不得不採取的行動;同樣,討伐察哈爾部,也是一樣的目的……”
“但朝鮮國小貧乏,能提供些物資,也很有限,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去年,遼東的氣候就比往年寒冷,種植傳統作物的島嶼應該感受更深,歉收很明顯。”
“我不多作解釋,但你們要相信,氣候寒冷、災害頻仍,將持續十幾年。建虜只會殺戮破壞,哪懂建設經營?他們栽種的糧食歉收絕收將不可避免……”
“去年有攻打朝鮮的劫掠所得,今年進攻察哈爾部,也會有很多收穫,但建虜也只是勉強支撐而已。”
“明年呢,建虜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依然不會有什麼有效的手段。秋收之後,他們靠什麼撐著,拿什麼再與大明抗衡?”
經濟危機是新名詞,郭大靖不想說,但眾將也能猜想到,大饑荒會讓建虜的統治陷入怎樣的困境,造成怎樣的大亂。
“這麼說的話,建虜明年秋後必會有所行動。”仇震泰若有所思,說道:“或者,他們就是幹挺著。”
劉興治搖頭道:“幹挺著肯定不行,到了開春,估計連種子糧都吃光了,豈不是連耕種都不成。”
郭大靖含笑不語,他也不認為建虜會在大饑荒中坐以待斃。但東江鎮的日益強大,卻給抄掠京畿帶來了變數,甚至是不會發生。
除此之外,建虜還有別的辦法來渡過經濟危機,避免崩盤嗎?
郭大靖換位思考,倒是替皇太極想了幾個辦法。
繼續進攻察哈爾部,再攻朝鮮,全力攻打東江鎮,也就是東江鎮最大的陸上基地——金州。
可不管是哪個辦法,對建虜緩解大饑荒的作用都是有限。
虎墩兔別的本事差勁,可跑起來比兔子還快,未必會有大的繳獲;
朝鮮也不富裕,就算是敲骨吸髓,也得不到太多;
與東江鎮死戰,徹底解除後顧之憂,恐怕也不容易。
特別是如果在今年秋後或冬季的進攻中遭到挫敗,建虜也會意識到,就算能擊敗東江鎮,將是兩敗俱傷的局面,同樣也不會收穫太多的物資。
好象,似乎,建虜只剩下了抄掠京畿這一條路可走。只不過,出動和留守的兵力會有很大的改變。
歷史上,建虜抄掠京畿幾乎是傾巢而出,四大貝勒、八大旗主全部出動。但現在,郭大靖不能確定,也認為建虜多半不會這麼做。
那麼,問題來了。
建虜如果暫時啃不下金州這塊硬骨頭,也無法徹底擊敗東江鎮,使東江鎮喪失大舉反擊的能力,會留下多少人馬守家呢?
一萬,估計不夠;兩萬,三萬,差不多是極限了吧?
建虜的總兵力按六萬算,這是精壯之兵,不算總動員的“男丁七十以下,十三歲以上,無不從軍”,抄掠京畿的就只有三四萬人馬。
可別忘了,歷史上皇太極抄掠京畿時,還有很多僕從的蒙古部落的人馬。史載是號稱十萬,郭大靖認為是誇大,最多在七八萬之間,甚至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