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又是明年。

劉興治目光閃動了一下,猜測明年的大行動會是什麼,為何郭大靖反覆強調明年這個時間點。

“儘管卑沙山城是南關防線的唯一有力屏障,但我並不需要你們死守到底。”郭大靖掃視了一圈在座眾將,沉聲說道:“如果建虜拼盡全力猛攻,在有可能玉石俱焚的情勢下,你們可以棄城,退進山林,以儲存有生力量。”

說到底,卑沙山城固然險要,但畢竟是孤懸於外,不太可能得到南關防線的出擊增援。

也就是說,六千守軍有可能面對建虜的瘋狂圍攻。只不過,礙於地形地勢,建虜無法把山城徹底包圍,也只能是攻破佔領而已。

而大黑山,或稱大黑山脈佔地很廣,守軍要撤退的話,廣闊的山林

得地失人,人地皆失;失地得人,人地皆得。

郭大靖連金州衛城都不去守呢,又怎麼會在乎一座山城。

他的目的是給南關防線一個緩衝和屏障,是利用山城的險要, 給予建虜慘重的傷亡, 而不是死守到底。

如果是要死守,那就只能是南關防線,關係著金州十數萬軍民的生命,是絕不能退縮的。

伸手止住了劉興治要說的話, 郭大靖微笑著說道:“郭某相信諸位都有死戰到底的決心和意志, 但整體戰略並不需要如此。請儘量留有用之身,看到平遼滅虜的那一天。”

劉興治苦笑了一下, 他是要向郭大靖表決心的, 但話說到這,他只好躬身道:“請將軍放心, 末將接下來便在城外山林中佈置營地, 屯儲物資。”

“就是這樣,作好備用的計劃。”郭大靖笑著點頭,說道:“據某估計, 建虜可能會兵分兩路,分別攻打山城和南關防線。南關防線才是死守之地,火力最強,兵力最多,不給建虜以重創,豈不是浪費?”

不讓卑沙山城的守軍死戰到底, 郭大靖是巡視完小黑山等地的據點後, 才有的新的佈署和安排。

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南關防線都是最強的。即便如此,也需要個屏障, 不能讓敵人毫無阻礙地兵臨城下。

舉個例子:山海關堅固不堅固,留守兵力多不多?但依然要在前面設寧遠等防線, 就是力求保險,不把希望完全寄託在一個山海關上。

在郭大靖看來, 這有些縱深防禦的意味,比較有彈性, 也更有迴旋的餘地。當然, 也會讓來犯的建虜多付出死傷。

建虜進攻卑沙山城是肯定的,但在攻擊受挫後, 卻未必會傾盡全力,不顧死傷, 一定要攻下才繼續推進到南關防線。

就象寧錦之戰那樣,建虜很可能會留兵看住卑沙山城, 其餘人馬前來攻打南關防線。

卑沙山城的守軍如果出動擾襲, 建虜巴不得敵人離開堅固的山城工事,在野外展開戰鬥。

對於野戰,建虜肯定還有著很強的自信,也希望能在野戰中擊敗敵人,這是最把握的取勝之道。

卑沙山城的守軍若是按兵不動,建虜就猛攻南關防線,只要能夠攻破, 那卑沙山城的存在, 也就沒有了什麼意義。

而就現在的建虜狀況,從戰略上考慮, 他們發動作戰不會只是單純的軍事打擊,還應該包含了劫掠。

說白了,不打沒有收穫的仗, 也可以稱之為“以戰養戰”的一種。

所以,南關防線之後的十數萬百姓,以及種植一年的糧食收穫,才應該是建虜最主要的目標。

人口能給建虜種地生產,供他們奴役;糧食,則會給他們下一次發動提供物資。

而且,建虜對於傷亡的承受力並不大,除非是戰略性的決戰,會不惜任何代價。

但攻打金州,顯然還不屬於什麼決戰,只是建虜消減威脅的軍事行動。

所以,在卑沙山城應該是試探性進攻,察覺到是塊硬骨頭後,多半會轉攻南關防線,以達到此次發動作戰的目的。

郭大靖一番分析下來,劉興治等將連連點頭,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說起來容易,可要做到象郭大靖這般的細緻入微, 卻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