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家丁之弊,死忠親兵(第2/3頁)
章節報錯
郭大靖被這俏皮話,或者大實話給逗樂了,笑過之後,誠懇地對劉奇士說道:“大哥所言極是,小弟也正有此想法。”
這倒不是假話,郭大靖確實需要一隊唯他命是從的親兵,或者稱為私兵和死士也成。
只要他一聲令下,這些親兵不遲疑、不猶豫,想都不想就去幹。管他是朝廷的監軍太監,還是巡撫督師,親兵眼中只有郭大靖,誰都不懼。
而現在的親兵,也確實能保護他,但那是在面對外敵的時候,拼死保護主將,是他們的職責。
“從咱們救過的遼民新兵中選,他們當兵時間短,又感念恩情,平常再給他們些好處。”劉奇士耐心地講解,“廣鹿島的兵裡面挑個三五十,也儘夠了。”
劉奇士並沒有細細分析,相信郭大靖也聽得明白。東江鎮的老兵多數是心向毛文龍,或者是原來的主將的,新兵則要淡薄得多。
郭大靖虛心地聽著,又把自己現在的親兵挨個過了一遍,看哪些人不合適,哪些人能留在身邊。
在上一回與監軍太監的衝突中,郭大靖就意識到了問題,並在隨後不顯山不露水地換掉了一些人。
比如原來的親兵隊長楊名立,就已經被派到部隊中擔任軍官。現在,郭大靖的身邊只剩下十餘個親兵,但他並不擔心自己的安全。
“大哥之言,小弟牢記。”郭大靖有了大概的想法,向劉奇士笑著致謝,“待巡視完返回部隊,便開始挑選親兵,並由我親自訓練。”
劉奇士用力點頭,說道:“既然不想養家丁,那就把親兵籠住。在廣鹿島,你就不太上心。”
郭大靖連聲應承,既是為自己好,他沒有不接受的道理。
…………….
南關防線已經全部完工,深溝壁壘、炮臺高聳,居高放眼望去,油然而生膽氣。感覺縱是千軍萬馬,也將在這堅固工事前鎩羽而歸。
“都說城堅池闊,可雜家看這工事,比城池還要堅固防攻。”方正化放下手中的望遠鏡,連連讚歎,轉向旁邊陪同的李維鸞,笑道:“旅順堡如是刺猥,這南關防線也不遑多讓,可見李將軍之才智,不愧東江猛將。”
李維鸞笑了笑,謙遜道:“公公過獎了。其實,旅順堡和南關防線的工事,全是郭大靖將軍所設計,末將只是照樣兒構築罷了。”
哦,方正化眼中閃過驚異,但也沒說什麼,擺弄著手中的望遠鏡,說道:“此物極好,實乃軍中利器。”
李維鸞趕忙說道:“這是西夷奇物,現下已能仿製,正在逐漸裝備部隊。公公既是喜歡,便想收下,日後應是常用之物。”谷踄
方正化笑著點頭,說道:“雜家身為監軍,自是偏重軍伍,巡察監督乃是職責所在。”
看似無意地向東面指了指,方正化問道:“郭將軍所部是在那面駐防?”
李維鸞答道:“是的,郭將軍與末將分段汛守,一東一西。”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郭將軍前日派人給末信送了信兒,他前去金州衛城和卑沙城,還要去小黑山、石河驛,巡視沿途的據點。”
方正化沉吟了一下,微笑著說道:“南關防線之前,應當有哨地或據點,就如同關門之外,有寧遠等屏障一樣。”
李維鸞笑著頜首,卻知這個太監也就這麼點見識,還不準確。但好歹是監軍,他客客氣氣地打發走就是了。
“紅夷大炮——”方正化圍著大炮轉了轉,微笑道:“比京師城頭上的要小,威力肯定也要弱一些。”
白瞎了,擺在京城有啥用,不如運來打建虜!
李維鸞暗自腹誹了一句,卻微笑著附和道:“方公公通曉軍事,所言極是,末將佩服。”
方正化擺手,謙遜道:“雜家連略懂都算不上,李將軍謬讚了。”
停頓了一下,他伸手指了一圈,問道:“防禦工事修得極好,效果和高大城池相比也相差不多吧?”
李維鸞連連頜首,說道:“郭將軍率部抄襲敵後,便在小黑山腳下構築工事,比這要簡陋許多,可依然令建虜寸步難進,只得繞道而逃。”
那豈不是很省錢?方正化眨巴眨巴眼睛,覺得似乎可以上奏皇帝,把這新型的防禦工事向皇帝推薦。
接下來,方正化在李維鸞的陪同下,不僅巡視了南關防線,還看了防線後的大片軍營,以及軍屯的幾十萬畝田地。
軍屯的田地裡種了玉米、土豆、黑麥,還有苜蓿、豆子,以及大量的蔬菜。上萬大軍駐守在此,光是伙食的消耗,就很驚人。
所以,軍隊除了訓練,還要屯田種植,並在海邊養鴨養鵝,山地放養綿羊,儘量緩解後勤的供應。
三天的時間,以及沿途的觀察,讓方正化對於金州的情況更加了解。估算著郭大靖可能快回來了,便啟程前往金州衛城和卑沙城。
“李維鸞晉升參將,已郭大靖同級,卻比郭大靖的資歷老。”方正化看了看隨從的幾人,緩緩說道:“但聽他言語,對郭大靖甚是推崇。”
蔣寶和撓了撓頭,試探著說道:“應該是袍澤之情,畢竟收復金州是兩人合作。援朝時,也並肩作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