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你是剛到,還未進村看過。”郭大靖微笑道:“想必心裡很惦念,便快去家裡看看吧!”

韓仲開口說道:“大人不去村裡看看嗎?”

郭大靖搖了搖頭,說道:“某要趕去軍營,就不去看望鄉親們了。都是島上的百姓,村長也不會是外人,應該出不了什麼差錯。若是有不周的地方,你可向上反映,也可回到軍中向上司彙報,某會知道的。”

“還有,你告訴村長,就說是我的話,儘快在這裡立上路標指示牌,方便路人行走。”

“是,卑職明白了。”韓仲再次躬身。

郭大靖頜首致意,一挾馬腹,再次踏上了路程。

金州初建,到底還是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比如這路標牌,郭大靖就提出過,顯然還是有疏漏。

而把各島各地遷來的百姓集中安置,都是比較相熟的,也就沒那麼多的矛盾,更容易安定下來。

目送著郭大靖等人騎馬賓士遠去,韓仲才背起行囊,大步向著村子走去。

從離開島出征,到現在已經是數月的時間。想到再也看不到島上的老房子,韓仲還真有些想念。

但他更關心的是新家怎麼樣,兒子和淑珍等人過得如何?只是聽說軍屬都給了田地,還給犁好種好,但眼見為實。

通往村上的路明顯窄了不少,還能看出是新近修補的。路旁便是廣闊的田地,壟溝起伏,嫩綠的小苗已經冒出頭兒,在風中輕輕搖晃。

“大仲。”田地裡有人大聲叫著,邊揮手,邊向這邊快步走來。

韓仲停下腳步,認出了來人,是自家的遠房親戚,在島上的時候,兒子曾託給人家照顧過一段時間。

“李大哥。”韓仲親熱地打著招呼,說道:“這是家裡的田地?”

李大哥光著腳踏上了村路,上面滿是黑泥,笑著說道:“可不比你們,白給田地。俺們是耕十給二,好不容易搶租了三十畝田地。”

韓仲馬上就算出了李大哥家能白得六畝地的收成,便笑著說道:“要是種的土豆的話,六畝地也儘夠吃了。”

土豆的收成差不多是傳統稻麥的十倍,六畝就能當作五六十畝。當然,光吃土豆也是不成的,可老百姓喜歡這麼算。

李大哥咧嘴笑著,說道:“除了土豆,還有黑麥和玉米。都是官上規定種植的,秋收後,哪樣兒都能給一些,按總收成分配。”

“別在這耽擱,快回家看看吧!”李大哥催促著,“村頭第五家,左邊的便是。有什麼話,咱們有空再聊。”

韓仲應承著,和李大哥作別,向村中走去。看李大哥的神態,他已經基本放下心來,家裡應該一切平安。

村路有些泥濘,但路旁不時看到堆放的碎石沙子,應該是正在備料,準備修路。這都是官上的要求和計劃,就象路口要設指示標牌一樣。

大連有個巨大的露天石灰礦,開採也納入了議時日程。砂石、陶粉或黃土、石灰,在當時被叫做“三合土”,用來鋪路或修築牆基,是很好的建築材料。

郭大靖建設金州的計劃是很宏大的,首先就是對道路的要求,遍地泥濘、坑坑窪窪,既有礙觀瞻,也對交通運輸十分不利。

而修路只是第一步,日常養護更加重要。再好的路面,時間長了,也會破損。於是,修路、養護便成了村民要承擔的徭役之一。每村都有責任路段,路況如何也是村長考核的政績之一。

當然,現在都是剛剛開始,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半年之後,便會有很大的改觀。

但對於這點泥濘,韓仲並不在意。包括他在內的百姓,也都習慣了這樣的路況。別說當時,就是後世,鄉村小路的泥濘難行,也不奇怪。

近鄉情怯,韓仲既期盼,又有些忐忑地走到了自己的新家,駐足觀看。

院牆是簡單的籬笆,院中的空地上栽種著小菜,冒出了綠油油的小尖。正房、廂房、柴房,都是土坯所制,足有四五間,比島上的可寬敞多了。

房屋、院落稍嫌簡陋,但韓仲卻很滿意。本來就沒有什麼傢什,慢慢再添置也就是了,但寬敞乾淨,讓人看著就心裡舒服。

正房的牆根下,有一排籠子,裡面養著幾隻兔子。一個小女娃正蹲在那裡,用草逗弄飼餵著,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