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時,有人喊著沈大龍的名字,從遠處走了過來。

是新任的村長,村上就那麼兩三個識文斷字的,他是水平最高的。

“村長,您找俺有事兒?”沈大龍趕忙迎上去,把村長往院裡讓,“進去喝碗水吧!”

村長擺了擺手,說道:“上面又推出了對傷殘軍人的優待政策,每個村馬上就要設供銷站,也就是賣些糧食和日用雜貨,先緊著軍屬安置。你家杏子識字嗎,會算賬嗎?”

軍票發行要有一些配套的措施,最主要的便是能給老百姓提供花用的地方,每村設供銷站便是其中之一。

糧食是最主要的商品,也是讓老百姓適應軍票。

不發糧,就是讓老百姓用軍票去買,看似多此一舉,但從長遠考慮,卻是必須的,能在百姓心中樹立起軍票的信用。

以後呢,供銷站的商品種類會逐漸增多,食鹽、醬醋、糖茶、酒水等等,都將逐漸進入百姓的消費領域。

其實,賺錢並不是主要目的,在頭一年的時間裡,老百姓也沒有多大的消費能力。

但一定要給軍票的使用提供市場,不管是官方的供銷站,還是民間的集市貿易,使軍票被老百姓認可,併成為普遍接受的流通貨幣。

而所謂的信用貨幣,在得到認可和流通後,也就不需要太多的保證金。說白了,紙就是錢,這對東江鎮日後的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每月給半斛米呢!”村長微笑著補充道:“也就是坐在那裡賣賣貨,還不是天天有事,挺清閒的。”

沈大龍望向妻子,發現妻子眼中透出熱切,但又有些自卑地低下頭。

無奈地苦笑了一聲,沈大龍說道:“杏子會算賬,可不認識幾個字。村長,您的好意,俺心領了。”

村長點了點頭,他也知道杏子不識字,只是盡到職責,通知到位罷了。

“官上還有通告,每個村子設夜校學堂,每天晚上講半個時辰的課,男女老少都能去聽,去學。”

村長說道:“這可是大好事,免費教書,不收錢。過幾天,我會召集村人把學堂建好,再打造些桌椅板凳。”

沈大龍趕緊用力點頭,說道:“到時俺一定去幫忙,只要您招呼一聲就成。”猶豫了一下,他又問道:“女人也能去學嗎?”

“能啊,誰都能去。”村長笑著做出肯定回答,“不求能讀書,會寫自己的名字,出門認識商鋪名字、路標指示,不也挺有用嗎!”

“對,對,您說得是。”沈大龍看了一眼妻子,把腦袋點得跟小雞啄米似的。

妻子有些失落,沒能幹上一月半斛米的好活兒。可聽到能去認字學習,心中又生出了些許熱切期盼。

………………

再有十天半月的,便會接去金州了。

阿秀在院中走動著,土地已經完全化凍,但她也沒了種辣椒和西紅柿的心情。

又要搬家了,種下去也收不了,還是到了金州再說吧!

阿秀輕輕嘆了口氣,抬頭望著院中大樹新發的嫩芽發呆。

在廣鹿島住了不到一年,但她對這個家卻是有著感情的。因為,她在這裡成親,從姑娘變成了有夫之婦。

這裡有她的安寧,有她的甜蜜和幸福,也有她倚門眺首的惦念……

不管住在哪裡,能和自己的男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阿秀微抿起嘴角,露出些許喜悅的笑意。

好在仗打勝了,丈夫安然無恙,還升了官兒。當然,升官兒不是主要的。

阿秀經常在想,哪怕丈夫不當官兒,一家人種上十幾畝地,有吃有穿,哪怕是粗茶淡飯,也過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