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創紀錄的戰績,謠言再起(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他並不清楚郭大靖的想法,是要每營裝備六百枝,每協就是一千八百,數量遠超他的估計。
如果不是重火槍不能加裝刺刀進行近戰肉搏,需要刀盾兵或長槍兵保護,郭大靖要裝備的數量還會大大增加。
至於輕火槍,郭大靖需要的數量就更多。每協一千五百枝,大概要明年年中才能夠實現。
毛文龍壓抑著心中激動,笑著說道:“詳細的作戰經過,等見到陳副帥和大靖後,再聽他們細說不遲。現在,該是全力構築南關防線的時候了。”
李維鸞看著毛文龍,請示般地說道:“旅順堡只留兩千人駐守,其餘人馬都趕往南關。”
“可以。”毛文龍點了點頭,說道:“遷移各島百姓的事情,也要馬上開始。春耕在即,可不能耽擱。”
李維鸞答應著,分派人手先去各島通知,只等水師回港,便要前往各島接人。
除了構築防線,還要幫助百姓耕種,毛文龍已經答應,所率人馬暫留金州,等全部忙完再返回皮島本部。
儘管皇太極征討察哈爾部,留守的建虜遭此重創,短時間內不可能再來進犯,但也不得不防。
金州有足夠的兵力,也是以防萬一。等到南關防線建好,甚至是卑沙城的防禦設施也修好,金州才算是穩固下來。
第一批移民的數量大約在五萬左右,象皮島這樣不能耕種的地方,大多數遼民百姓都要遷居金州。
分派村屯,修房墾地,工作千頭萬緒,十分繁雜。而時間又很緊,不能耽誤春耕。
想到戰後的工作,連毛文龍都感到甚是頭痛。
幸好,郭大靖與李維鸞等人已經準備了大半年,很多工作已經提前完成。村屯的設定,田地的規劃等等,基本上都不用現在來做。
軍議結束,毛文龍便親率三千人馬,押運著大量糧草物資,出了旅順堡,趕往南關。
春天的風吹在臉上,還帶著寒意。但春暖雪消的景象,卻已經隨處可見。特別是到了中午,積雪化得更加明顯。
朝廷將於三月恢復糧餉,又有此次大勝,毛文龍的心情本來是愉悅的。但是,又總有隱憂縈於心頭,揮之不去。
要知道,儘管斷糧餉期間,因為郭大靖的四下籌措,東江鎮總算支撐下來,沒有出現餓殍遍地的慘景,但毛文龍的心上總是壓著塊石頭。
新皇登基便斷糧斷餉,似乎預示著東江鎮日後的境況不會太好。
文官集團本就對毛文龍和東江鎮頗多攻訐,天啟帝還能壓著,可新皇的想法卻好象不一樣。
希望能借此次大捷,改變新皇的想法。毛文龍心中暗自嘆了口氣,對莫測的前途頗為憂慮。
大靖屢次提到自力更生,並一直努力在實現著這個目標。毛文龍又何嘗沒有想過,可屢生變故,卻是越來越難。
金州收復,或許是一個嶄新的希望。毛文龍自認在經營上,不如郭大靖,對郭大靖便寄予了厚望。
儘管有迷惑不解,但對郭大靖卻是沒有懷疑,派陳繼盛這個忠厚長者坐鎮金州,也是不想對郭大靖有過多的掣肘和影響。
呼吸著清冷的空氣,毛文龍的腦子更加清醒,微眯著眼睛,又陷入了長長的思索。
東江鎮僻處海外,軍事政務千頭萬緒,還有內部的傾軋攻擊,令毛文龍始終難得真正的心安清閒。
………………
郭大靖率領部隊抵達南關,並與毛文龍所部會合,安營紮寨,只待天氣再暖一些,便要大興土木。
而在這之前,薩哈廉率領敗退的建虜衝破了孔有德所部的層層截擊,又增加了數百的傷亡,終於走上了返回遼陽的坦途。
萬多精騎,損失近半,卻沒有達到目的,這是薩哈廉出征前絕不會想到的,也是代善絕對預料不到的結果。
薩哈廉派出的信使快馬趕往遼陽報信兒,卻不知道乃父代善正在緊皺眉頭,看著桌案上的揭貼。
皇太極率四旗人馬親征察哈爾部,謠言又開始出現並散播。除了去搶傳國玉璽,皇太極為稱帝做準備之外,還有其它的關於三大貝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