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朝廷恢復糧餉供應最多也只能維持小半年時間。

好吧,給了總比斷絕強,正好能渡過最難熬的青黃不接。儘管從外購糧屯儲並不會停止,卻也能省下不少錢。

聽到這個訊息,眾將都展顏而笑。朝廷一時的財政緊張,怎麼會那麼狠絕,把東江鎮軍民餓死呢!

只有郭大靖不這麼想,但卻不能說出口。封建時代的皇權至高無上,在眾人的心中已經深深紮根,不可能輕易改變。

看看那些因為天災,因為增加賦稅,而流離失所的成千上萬的饑民;看看各地邊鎮因為缺糧斷餉而發生的兵變鬧事;再看看朝廷的作為,皇帝和官僚的態度。

反正,郭大靖對朝廷,對皇帝,並不抱太大的希望。他的所作所為,也是從最壞的情況出發,立足於自力更生。

“雖是未經確定,但此次金州大捷報上去,恢復糧餉的事情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陳繼盛長出了一口氣,含笑掃視著眾將,說道:“毛帥有意只發糧,暫不發餉。用餉銀來購買火器,增強東江鎮的軍力。”

如果按照每兵每月1.4兩的軍餉,朝廷恢復供應之後,一個月就有四萬多兩銀子,重火槍就能買五千枝。

尚可喜看了一眼郭大靖,對陳繼盛開口問道:“可是郭將軍所部使用的那種重型火銃?”

陳繼盛點了點頭,說道:“郭將軍,那種西夷火銃可是名為鷹銃?”

葡人的重火槍是仿製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繩槍,槍重二十二斤,鉛彈能達到七八錢,最大射程兩百多米,有效射程一百米,威力能在百米內擊穿重甲。

郭大靖說道:“正是。但到了我軍手中,自然可以起個更威風好聽的名字。”

“就先叫鷹銃吧!”陳繼盛笑了笑,對此並不在意,說道:“鷹銃稍嫌笨重,近戰能力不足。加裝刺刀的輕火槍很好,可否讓西夷打造?”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說道:“西夷也有輕型火銃,裝藥四錢,鉛彈三錢。若是急需,自然可以訂購打造。但末將覺得,從其它渠道獲得,更加方便快捷。”

西夷的輕型火銃比較象嘉靖年間魯密國(土耳其)進貢的魯密銃,槍管長四尺五六寸,重量七八斤,有效射程五六十米,在威力和結構上優於鳥銃。

《武備志》中便有評價:“唯魯密銃最遠最毒。”

其後,著名火器專家趙士禎向魯密國使者朵思麻請教魯密國火槍的構造及製作方法,經改進後仿製成功魯密銃。

但明末已經是積弊叢叢,怪象頻生。軍隊中連鳥銃的裝備率也不高,士兵也不好使,更何況是製造更難的魯密銃。三眼銃成為主戰武器,奇怪也不奇怪。

而郭大靖給火槍加裝刺刀,可以說彌補了火槍的最大缺陷。火槍兵拿在手中,來不及裝填就端起來捅人,在心理上已經不是那麼脆弱得不堪一擊。

不僅毛文龍、陳繼盛看好這個遠近皆能用的武器,郭大靖更是要加大輕火槍的裝備率。

陳繼盛的目光閃了一下,他約略知道郭大靖透過朝鮮人獲得武器和物資,見郭大靖不明說,顯是要保密,也不再多問。

“輕重火槍的打造,在廣鹿島已經實驗成功,只是人手和材料不足。毛帥已經答應調拔工匠,自己打造的產量也會增加。”

郭大靖又補充道:“一邊從外採購,一邊自己打造,雙管齊下,應該更好。”

“如此甚好。”陳繼盛頜首贊成,作為鎮守金州的主帥,提升部隊戰力保證金州安全,自是重中之重。

再者,在經營上,陳繼盛也自認遠不及郭大靖的長袖善舞。所以,從諫如流,已經被他定為行事原則。

郭大靖心中極為遺憾,本來對建虜是國戰,應該是動員國家力量打造先進的武器裝備。

可現在,只能在原料、工匠都不足的情況下,在廣鹿島、在金州克服困難,千方百計地採購和自己打造,產量和速度都受到限制,真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