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另外一種編制,就是飛騎和槍騎混編,成為機動作戰集團,人數以兩千為宜。

按照東江鎮的最新編制,一協九千人,金州將駐有兩協,一萬八千人。但這個數目不是固定的,就象廣鹿島的人馬,就超過了額定的人數。

大量的移民遷到金州後,郭大靖認為在人口上具備了擴軍的基礎和條件。只要錢糧跟得上、養得起,他準備把每協擴充到一萬兩千人。

儘管主事金州的是陳繼盛,但軍隊擴充,又不用他出錢出糧,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除了擴充軍隊,民兵的政策也要在金州實施,以錢糧為誘,逐漸實現郭大靖全民皆兵的目標。

明年就是明金的戰略轉折點,沒有數萬大軍,不足以批亢搗虛、直搗黃龍,將後金的統治區砸爛摧毀,並使其一蹶不振。

“建虜經此慘敗,恐怕短期內不會再來進犯。”劉興治請教似的說道:“皇太極領兵征討察哈爾是其一,天氣漸熱是其二。如果我是皇太極,最佳的進攻時間當在秋收之後。”

郭大靖讚賞地點了點頭,說道:“你撒網來我捕魚,你種地來我收糧。建虜想得很美,卻不知半年之後,我軍的戰力又有提升。來吧,撞個頭破血流,讓他們徹底死心。”

“末將請求駐防卑沙城。”劉興治躬身請命,顯然是思慮已久。

金州衛城以東的大黑山號稱遼南第一山,山上有兵家必爭的卑沙城,即大黑山山城。隋唐時期,便有兩次大戰在此城發生。

只不過,建於晉代的卑沙城,到了明朝已經殘破,這座遼東半島著名的軍事古城堡,軍事意義也大幅降低。

但郭大靖並不想大興土木,把卑沙城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時代不同了,武器裝備不一樣了,對於防禦設施的要求自然也有了很大的差異。

說白了,並不需要修築象寧遠、錦州那樣的高聳又厚重的城牆,這也是郭大靖要重拾卑沙城,使其成為南關防線之前的堅固據點的原因所在。

卑沙城不失,建虜便不能放膽南下進攻南關防線。而南關防線以南,便是郭大靖所劃的核心區,是金州基地的重中之重,絕不容有失。

南關防線如此重要,自然是郭大靖親自坐鎮指揮。卑沙城作為南關防線的緩衝,同樣很是關鍵。

至於更往北的小黑山、石河驛,只會駐紮少量人馬,作為遲滯和前哨的據點。

顯然,劉興治已經完全清楚郭大靖佈置防禦的設想,才會主動請纓,駐防卑沙城。

卑沙城只要守住,南關防線便無虞。如果就此便能挫敗建虜的進攻,功勞很大。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問道:“駐守卑沙城,需兵幾何?”

劉興治心中已經有了盤算,並沒有多少遲疑,便回答道:“五千足矣!”

郭大靖微微頜首,這與他心中的預計相差不多,說道:“三千為一營,卑沙城將駐兵兩營。”

“謝大人。”劉興治躬身致謝。

郭大靖等於表態同意,並且還給增加了一千兵。

“百架拋射器,二十門佛朗機,六百枝重火槍,一千輕火槍……”郭大靖一個個地伸出手指頭,細數著他能給卑沙城配置的武器裝備。

如果謝德拉或林家能夠從壕鏡按時採購到火槍,郭大靖也不會吝嗇,再給卑沙城拔調。

即便是現在能夠確定的武器裝備,已經足夠讓劉興治感到振奮,信心也為之大漲。

要知道,卑沙城的城垣沿大黑山山脊,繞山樑圍峽谷順山勢而建。城內峽谷蜿蜒,城外四周懸崖絕壁,進可攻,退可守。

這樣有利的地形地勢,稍加修繕,比旅順堡要更加險要難攻。現在的小黑山阻擊陣地,就更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劉興治在此次阻擊中,也是真正見識到了強大火力對於建虜的殺傷,信心高漲起來,要在卑沙城再建大功。

郭大靖也看好劉興治,隨他數次征戰,教導傳授得也最多,在能力上,令他比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