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襲擾、阻擊(第2/3頁)
章節報錯
後背也射來了弩箭,誘敵的小隊也返身殺回,對建虜形成了三面夾擊。
“轟!”又一顆地雷爆炸開來,建虜的倉惶撤退,倒是使埋設的地雷基本上都起到了作用。
進入樹林追擊的一百多建虜,活著退到路上的,只剩下三十多人,傷亡過半。
而後隊留下來的人馬,只是一個牛錄,在路上看馬的其他建虜猶豫再三,終於還是沒敢再入林作戰。
後隊遭襲遇伏,索爾諾率領的前鋒,境況也不是很好,死傷頗大。
郭大靖選擇的數個阻擊陣地都是經過仔細觀察,假想過實戰程序,而確定的最為有利的地形地勢。
建虜想側翼迂迴,不僅寬度很小,且處在不利的地形。阻擊部隊安排得當,便能充分發揮火力優勢,以多打少。
同樣,在大路上的進攻,建虜也發揮不出兵力優勢,只能是硬攻強衝。
索爾諾親眼所見,兩顆大型定向雷的爆炸,就死傷了數十名悍勇的手下。
而在敵人的重火槍集火下,建州勇士的甲冑形同虛設,在血肉飛濺中,非死即傷。
如同火炮的轟鳴,在旅順堡下,索爾諾就見識過重火槍的威力,併產生了些許的心理陰影。
不僅是他,進攻的建虜同樣也心生恐懼。實在是重火槍太過犀利,顛覆了他們以前的印象。
歷史上,在後金的記載中,對於明軍的火器,充滿了篾視。事實上,明軍的火器眾多,可確實沒起到戰而勝之的作用。
什麼“兵發槍炮如雨雪,我軍進擊無一死者”,什麼“能透二三層鐵甲之槍炮,中我赤身或身著單薄者,竟未致傷,皆乃天神之庇祐也”。
天神庇佑是扯淡,如同唸咒吞符般的刀槍不入,也完全不靠譜。可要完全說是宣傳,也不盡然。
在當時,明軍裝備最多的不是鳥銃,而是三眼銃。
鳥銃追求射程,在威力上確實難以洞穿重甲。三眼銃就更不用說了,本來就是淘汰落後的東西,距離稍遠,殺傷力就不敢恭維。
火器的效能和質量是一個問題,但關鍵還在於明軍的使用,才是最大的毛病。
對於鳥銃來說,三五十米才算是有效射程。即便如此,對於重甲,也缺乏殺傷力。
而大多數的明軍都有畏敵心理,面對騎兵奔騰而來的衝殺之勢,離得老遠就開火,火槍的威力自然得不到發揮。
建虜也是抓住了明軍的這個特點,每每用騎兵掠陣,引誘明軍開火。然後,再趁火器重新裝填的空當,發動猛攻。
關鍵是明軍的肉搏近戰抵擋不住悍勇的建虜,也就無法為火槍兵裝填彈藥提供保障和時間。
等到建虜衝到近前,火槍兵就失去了作戰能力,手裡的武器還不如燒火棍好使。
當然,要是用的三眼銃,還是能掄起來當錘子用的,可也是聊勝於無的廢物。
現在,東江軍向建虜展示了火器使用的正確姿勢,使建虜見識到了熱兵器戰爭的真正場景。
在索爾諾瞪大的眼中,敵人的火槍發出震耳的轟鳴,陣地上升騰起陣陣白煙,足有數百枝火槍在噴火射擊。
一顆顆鉛彈密集齊射,或輕鬆洞穿盔甲,一股股血箭從身體內噴射而出;或打得人體血肉橫飛,如同稻草人般撞翻在地。
一個牛錄額真持盾掄刀,嘶聲怒吼嚎叫,督促著手下越過障礙,向前衝鋒。
弓箭手拼盡了全力,把箭矢射向敵人。儘管有大盾、工事阻擋,也在不斷地給敵人造成死傷。
但在重火槍與弓箭的對射中,不論是射程,還是威力,敵人都明顯佔據著優勢。
牛錄額真的聲音戛然而止,腦袋被打得稀爛,綻放出紅的白的混雜的絢麗,屍體打著旋摔倒在地。
第二個啦!
索爾諾咬緊了牙齒,心中既苦又痛。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就這麼被打死,狼狽又悽慘,連發揮武技悍勇的機會都沒有。
不遠處,第一個陣亡的牛錄額真被搶回來,悽慘地倒在雪地中。他的腹部血肉模糊,花花綠綠的內臟還露在外面,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