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毛文龍的支援(第2/3頁)
章節報錯
當然,幹什麼都有風險,遇到什麼不可抗力因素,農戶沒有責任的話,收購方就要賠錢。
林天佑聽了郭大靖的講述,微微頜首,說道:“這個辦法不錯,但還要仔細算過,再加以完善,或可行之。”
“本來就是隨口一說。”郭大靖笑著說道:“用不用,怎麼用,自是你們林家的事情。”
林天佑呵呵一笑,說道:“郭大人若行商,不出數年,定然是豪富的身家。”
“有些遺憾哪!”郭大靖開著玩笑,“若身家鉅萬,某也要去揚州、南京,見識下花團錦簇,見識下群美相侍。”
林天佑哈哈笑著,說道:“揚州瘦馬,某不喜歡;秦淮群豔嘛,確實別有風味。”
男人一說到這事兒上,都是精神百倍,滔滔不絕。
郭大靖作虛心狀,向林天佑請教這瘦馬如何,群豔又有何好?
反正在船上閒著無事,林天佑也有顯擺之意,把江南美景、美人,以及坊間趣事,一併給郭大靖眉飛色舞地講述出來。
其時,所謂的秦淮八豔還沒有這個稱呼。什麼柳如是、李香君等人,還是小女娃。而最年長的馬湘蘭,已於萬曆年間便亡故。
但馬湘蘭與王稚登的情傷纏綿,還是流傳下來,並經過民間口口相傳,變得甚是悽美感人。
“林兄見多識廣,郭某受益匪淺,受益匪淺。”
郭大靖確實受益匪淺,於青樓裡的事情和規矩瞭解不少。至少,他覺得長了見識,不再是個土包子。
“這個——”
林天佑有點分不清是誇他,還是損他,臉色有些尷尬,見郭大靖不似作偽,也只好無奈地訕然而笑。
“若有機會,某去江南遊玩,還要麻煩林兄做嚮導呢!”郭大靖的補充,讓林天佑徹底明白,這是真的在謝他。
林天佑哈哈笑了起來,說道:“郭大人若是去江南,某定要盡到地主之誼。”
兩人經過一番交流,感覺又親近了不少。
而昨日毛文龍設家宴相請,除了給予林家旗幟文書,還詢問了郭大靖所需要的幫助。
過完年,皮島本部將集中一部分幾百斤的佛朗機炮,連同炮手,都調到廣鹿島或旅順堡,進行集訓。
有三十多門佛朗機炮,郭大靖對於收復金州並重建立虜的信心又增加了。
除非建虜不來,眼瞅著東江軍佔據金州並穩固防禦。在郭大靖看來,這種可能性很小。
即便如此,佔領金州後,也與現在只有旅順堡這個要塞完全不同。
一個要塞有三千人馬就差不多夠了,整個金州的話,六七千兵力駐防也不多。甚至是上萬的軍隊,才能令人放心移民耕種。
所以,在毛文龍堅持不移動皮島本部的情況下,廣鹿島及遼南諸島的兵力將向金州移駐。
毛文龍已經向郭大靖作出承諾,收復金州後,他將升為參將,統一指揮金州的諸島人馬。
郭大靖提出毛帥或陳副帥坐鎮金州,但毛文龍並沒有馬上同意。看他的意思,顯然是不想這麼做。
除了對朝廷的戒備防範,毛文龍堅持以皮島為本部,其中還涉及到東江移鎮的問題。
天啟六年,寧遠大捷後,攜戰勝後金之威信,袁崇煥向朝廷提出西移東江鎮的計劃。
袁崇煥認為毛文龍移鎮遼西沿海後“水可泛棹三岔,陸可揚鞭四衛,朝廷折片紙呼之跂可得也”,遠比在東江得力。
他的主張得到了朝中不少文官的支援,包括孫承宗、茅元儀等人,都認為東江兵移鎮蓋州,左右夾攻才是出路。
這不是獨出心裁,而是仿效明初收復遼東的策略。當時,馬雲、葉旺先據蓋州,明軍主力由馮勝率領渡三岔河,一舉掃平納哈出勢力。
但毛文龍對此卻並不認同,在給天啟帝的奏疏中,毛文龍認為:“兵事首論人心,次論地勢。以人心論:寧遠遼兵少,西兵多;東江則海外孤懸,無可退避,盡用命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