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幕府倭商,截斷殲擊(第2/3頁)
章節報錯
比如德川秀忠頒佈的通商法令就規定:一切外國船隻均不得在大名領地通商,只能在長崎和平戶從事貿易活動,但中國船隻不受此規定之限制。
同時,加強了對朱印船貿易的管制,禁止西部大名擁有載重500石以上的大船,朱印狀只發給與將軍關係密切的少數豪商。
所謂的朱印狀,就是蓋有紅色官印的檔案或證件,類似執照,由將軍頒發。上面標明瞭朱印船航行的目的地、從事貿易的人員等。
幕府藉此向海外國家證明攜帶朱印狀的船隻不是海盜船,而是普通貿易船。要求對方國家保其安全、準其貿易、供其便利,且不與非朱印船貿易。
藤野正沉吟著,思索著,雖然對小林和大谷的意圖有所知悉,但一時也不能做出決定。
要知道,他是假著大明軍方的旗號,由林家託人引茬,從葡人手中購買的軍火武器。
當然,對於澳門的葡人來說,賺錢是第一位的。賣火炮火槍也並不太考慮對方的身份背景,儘管對於大明官方會更痛快,還有些優惠。
但藤野正不是很清楚郭大靖的態度,也知道這是揹著朝廷進行的軍火交易。要是給這兩個倭人做引薦,萬一鬧大了,會不會破壞郭大靖的計劃?
“藤野兄不必擔心。”小林浩一會錯了意,從身上取出朱印狀遞過去,說道:“我們是幕府允許的合法海商,在倭國也是有大人物作靠山的。”
藤野正伸手接過,隨意地看了看便還了回去,緩緩說道:“不是在下不相信二位,而是不太確定那位貴人是何態度。不如這樣,等在下回去,請示之後再作決定。”
小林浩一想了想,說道:“藤野兄的為難之處,我們理解。要不這樣,我們約定個地點。壕鏡是葡人地盤,離藤野兄要回的地方也很遠,不是很方便。”
“你們——”藤野正有些驚訝,問道:“能在大明沿海港口停靠?”
“當然不能。”大谷川搖了搖頭,說道:“但我們在大明有代理人,可以透過他來聯絡。”
藤野正覺得不妥,相對於明人,倭人走漏風聲的可能性更小。
輕輕搖頭,藤野正說道:“不行,絕不能讓明人參與此事。”
小林浩一和大谷川互相對視,覺得這裡面似乎隱秘不少。
藤野正思索半晌,說道:“等在下返回的時候,你們可派一人隨在下同往。事成與否,都不可聲張。”
“我可以隨藤野兄去。”小林浩一沒有過多的猶豫,搶在大谷川前面說道:“買賣不成仁義在,我相信藤野兄,藤野兄也請相信我的嘴巴。”
藤野正微笑頜首,覺得這樣做應該可以。他知道郭大靖四下蒐購軍火物資,其中的硫磺,卻正是倭國盛產。
…………………
海貿,利潤巨大,郭大靖自然想染指分潤,使東江鎮有可持續發展壯大的資金。
他也從林天生那裡打聽過海貿的情況,知道倭國雖然不禁中國商人,但與倭國的海貿卻是被幾家大海商所壟斷。
要知道,海商有時候也是海盜,在茫茫大海上幹殺人越貨的事情,也不稀奇。沒有一定的船隊規模,沒有一定的武裝,別說賺錢,命都得沒。
但還有一條路,卻是大有成功希望的,那就是與倭人直接貿易,用他們的船和人,賣自己的貨。
而且,倭國與朝鮮已經實現了邦交自常,並在釜山與對馬島開市貿易。
而明朝也是允許與朝鮮之間進行貿易的,所以“自朝鮮之役,我來彼往,俱從朝鮮之釜山徑渡。”
對於東南的海商來說,經過釜山進行貿易,來往路途遙遠,但對於東江鎮,卻是很近的。況且,這是官方允許的路線,也避免了走私的風險。
再說,郭大靖要賣的可不是生絲、瓷器等商貨。他既沒有貨源,又不想費周折當中間商。
只不過,現在的郭大靖根本想不到藤野正竟能幫他和倭商搭上關係,也根本沒去想海貿的事情,而是在全神貫注地盯著即將爆發血戰的戰場。
一抹晨光從東方升起,在大地上迅速蔓延,照亮了山川、河流,以及河上的那座木橋。
橋下已經安裝了地雷,並暗藏了引爆手。只要把橋炸斷,不需要破壞太長,就已經足以阻隔建虜。
而在橋這邊的大路兩旁,上千士兵已經埋伏就位,就等著建虜進入伏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