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犀利的伏擊,支前(第3/3頁)
章節報錯
唉,除了些家務活兒,自己又能做什麼呢?
李秀姐並沒有把自己當成什麼將軍夫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要有丫環傭人侍候著。
可別人不這麼看,特別是這幾個鄉親,可把郭大靖看成是救命恩人,是他們最大的依靠。
愛屋及烏也罷,對李秀姐的鄉親情也好,大家都多加照顧。名義上是給郭將軍撐門面,實際上就是熱情的相助。
蓉兒和李秀成被叫起,吃過飯便去村上的學校讀書識字。
這是郭大靖到廣鹿島後的新舉措,不過是花費些糧食,請了村裡一位讀書人當老師。連秀才都不是,可教孩子,還是夠了。
陳有善忙著郭大靖安排的工作,沒有時間教李秀姐。現在倒是反了過來,蓉兒和李秀成每天晚上把學的再教給她。
日子平平淡淡,李秀姐卻非常滿足。除了對男人的擔心和想念外,這可能是她最安心的時期。
因為援朝作戰的勝利,朝廷補發了糧餉,再加上皮島的生意,東江軍民的生活有了些改善,也暫時沒有餓死的風險。
廣鹿島的情況要更好一些,別的島還是算著花費,想著能捱更長的時間。可郭大靖卻大方得很,除了南方購糧,還有空間內的物資,都成為他的底氣。
其實,郭大靖入島之後,島上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卻也不是太過明顯。但眼睛看得見,切身能感受到,對於淳樸的老百姓來說,就是值得高興的。
郭大靖的名聲算是打響了,李秀姐的不方便也多了。
她倒是想出去轉轉,力所能及地乾點活兒,哪怕是到海灘撿點海鮮。可村中的百姓差不多都知道郭夫人,沒見過也知道她的特徵。
遇到人就恭敬地施禮,陪著笑臉問候,有過一兩次,李秀姐就不再願意拋頭露面了。
窮家小戶的鄉下丫頭,還真沒過世面,也不知道什麼叫享福。粗茶淡飯,安安心心,哪怕累些、苦些,她也很滿足。
“孫嫂。”李秀姐叫住了洗完碗筷的孫嫂,問道:“我看你又拿來了不少破布舊衣納鞋底,這都是給孫大哥穿的嗎?”
孫嫂笑道:“他哪穿得了那麼多。我是給軍隊上做的,也貼補下家裡,二十雙鞋能換一升糧呢!”
“還有這事兒?”李秀姐的眼睛亮了,問道:“軍隊上還派了什麼活兒,就是做鞋嗎?”
“除了鞋,還有襪子、手套、臉罩,和那個沒袖又有很多口袋的衣服。”孫嫂如實答道:“這些都是女人家的活兒,男人的活兒就更多了。”
李秀姐連連點頭,心裡有了想法,在家也能不閒,過得更充實些。
孫嫂呵呵笑著,說道:“你就不要去挨累了,也不差那點糧食。”
“找點活兒做,省得悶得慌。”李秀姐笑著說道:“走,我先幫你做,把手練熟了再說。”
孫嫂沒再拒絕,自己做活兒也怪悶的,兩個女人就當說話聊天了,挺好。
其實,廣鹿島百姓最大的感受不是活兒多了,而是有活兒幹,有糧拿。別小瞧一升,也就不到兩斤的糧食,要摻點野菜啥的熬粥,能吃好幾天呢!
關鍵是有比較,才讓人感到變化,好的改變。
以前是自己想辦法弄吃的,就在島上,除了撿拾些海鮮,哪還有別的門路?現在是照著章程做,就給糧,不拖不欠。
郭大靖深知“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給老百姓的實惠哪敢一下子太多。逐漸改善,才會讓老百姓更有熱情,更有希望,更有奔頭兒。
而軍隊的衣服、鞋子、手套、柳條盔等裝備,全部外包給了老百姓,也少了很多負擔,能夠專心訓練,提升戰力。
一支叫花子般的軍隊,不是不能夠打勝仗,但有更好的條件,為何不向著更好的標準去努力呢?
甲堅兵利,區區四個字,可從古至今,又有多少部隊能夠做到?
糧餉充足,使將士能養家餬口;傷有養死有恤,讓士兵們無後顧之憂。這是更高的標準,也是郭大靖要逐漸達到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