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巡察陸地,準備救援(第2/3頁)
章節報錯
鬆鬆垮垮,沒有足夠的警惕,那就是拿命在開玩笑。不僅是自己的,還會危及到戰友。
對此,郭大靖在島上便制定了條例,進行了整頓,並時常在夜間偷偷巡營,狠狠地處罰了一些懈怠的哨兵,連帶著伍長、什長、隊長、哨官也被嚴厲訓斥,甚至被降職。
經過殺雞儆猴般的處置,即便是在主島上這樣安全的地方,軍營內的哨兵在各級上官的監督下,也不敢違反條例。
既有增加糧餉,又有嚴厲處罰,對於恩威並施,郭大靖就算不熟,劉奇士、藤野正等人也會幫他樹立權威。
再說郭大靖可不是無名之輩,斬首百多級,還有建虜禆王的耀眼戰功。誰要還以為他只是個倖進之輩,那真是瞎了眼,蒙了心。
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沒哪個傻子在這個時候觸犯郭大靖,免得被借了人頭立威。
當然,郭大靖還需要一些戰績來使自己在廣鹿島坐得更穩,更有權威。
哨探四出,正在偵察刺探,趁著建虜主力在寧錦作戰,他不搞幾下子,就不是他的性格了。
而對於深入敵後,郭大靖並不打怵。他本身就是個倉庫,不擔心糧彈斷絕。
可表面上的樣子還是要做的,哨探以十人為一組,每次都攜帶部分糧草物資,儲藏於深入建虜統治區的沿途山林隱秘之處。
只不過,郭大靖雖然在做著儘量周全的準備,卻不能很快展開行動,還要等待東江軍本部的命令。
歷史上,袁督師不敢出兵救援錦州,又想起了被當作棄子,在援朝中為他修城爭取時間的東江軍。
而毛文龍也不計前嫌,毅然出兵襲攻遼陽,迫使皇太極從錦州和寧遠撤兵。
儘管唇亡齒寒的道理,郭大靖比誰都懂,對於出兵牽制建虜也沒什麼牴觸。但如果是徑襲遼陽的話,他卻不是很贊同。
此一時彼一時,後金目前還沒有大炮這樣的攻堅利器,對於錦州和寧遠這樣的堅城,很難攻克。
所以,郭大靖認為只要將士一心,錦州堅守三四個月是沒有問題的。
寧遠就更不用說了,烏龜殼既硬,又有紅夷大炮相助,建虜就硌掉牙,也啃不下來。
說白了,郭大靖認為東江軍的救援太早。多等些時間,不僅東江軍能夠更好地恢復,建虜在夏季的酷熱中圍攻城池,也將精疲力竭、疫病叢生。
到那個時候,東江軍就不是牽制,而是反攻獲利了。別的不說,多搶些水深火熱中的遼民百姓,也是好的。
就算萬一錦州失守,在郭大靖看來,能夠讓朝廷放棄關寧錦防線,倒也是值得的。
既然不敢救援,錦州等於孤懸在外,根本起不到壓迫建虜的作用。反倒是要支撐下去的話,朝廷每年要花費的錢糧不是個小數目。
本來就財政窘迫,不把錢花在刀刃上,維持一座沒什麼戰略作用的孤城,也不知道皇帝和朝臣們的腦袋是怎麼想的。
自然,這些想法現在都埋在心裡。等到毛文龍要出兵救援時,郭大靖也不知道有沒有進言的機會,毛大帥又肯不肯聽?
………………..
皮島。
儘管朝廷詔令未到,但獲知建虜攻打錦州的訊息後,毛文龍還是要發出命令,要各島駐軍將領做好出戰的準備。
“大帥。”陳繼盛算了下時間,略有些擔憂地說道:“援朝之戰剛結束,我軍各部皆受創。短短時日,恐怕難以恢復。”
毛文龍輕輕點頭,無奈地說道:“本帥何嘗不知。但朝廷十有八九會命令我軍出兵牽制,就算是實力未復,也要多少有所行動。否則,又要有人說東江鎮無牽制之功啦!”
從遼民中招募兵員,只要有糧餉,並不是太困難。
但新兵總要訓練吧,連一個月都不到的時間,更沒有實戰經驗,就算兵力恢復,甚至有所擴充,但戰力難以保證。
可毛文龍也有苦衷,也是當時朝堂上的痼疾,文官都是嘴炮,完全沒有邏輯思維地亂噴。
這些文官對建虜的情況並不瞭解,對遼東的形勢也沒有仔細研究,完全憑自己的想當然,信口開河、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