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迫於壓力,袁督師就派數千人馬在三岔河晃悠了一圈虛應敷衍。

而東江軍糧餉不豐,裝備簡陋,卻全力援朝,連番廝殺血戰,取得了比歷史上好上數倍的戰功,特別是斬首建虜禆王,更令朝野為之一振。

只此一件,就能看出,東江軍相比於每年拿著幾百萬兩銀子,裝備精良,卻只知道修城,朝廷嚴令出兵援朝,卻只有“紙上之兵”的袁督師,不知道要強上多少。

在後世經歷過短暫鍵盤俠的郭大靖,相信袁督師不是建虜的內奸,他只是戰略上的短視,軍事上的無能。

一個字來形容,袁督師就是“蠢”。

賣給蒙古人糧食,幻想著拉攏蒙古諸部對付建虜,卻沒想到蒙古諸部會成為建虜抄襲京畿的助力;

老奴死後,派人去弔孝,名為刺探情報,卻令親明的蒙古諸部寒心,使得建虜又多了抗衡明朝的盟友;

而援朝舉足不前,袁督師還是幹出了成績,四月中旬上奏:乘敵有事江東,姑以和之說緩之。敵知,則三城已完,戰守又在關門四百里外,金湯益固矣。

你看,我沒閒著,趁著建虜打東江攻朝鮮,我把錦州、大小淩河三座城修好了,且是固若金湯,四百多里外的關門可以徹底放心了。

袁督師好吹牛,而吹牛的後果就是可能被打臉。他自然是萬萬沒有想到,奏疏中洋洋得意的剛自誇完,皇太極就帶著八旗人馬來打臉了。

天啟七年五月十六日,皇太極率兵起行;二十日到達廣寧,前鋒營乘夜進發,攻克明軍多處哨所,探清了右屯衛、小淩河、大淩河、錦州等地的所有軍情。

二十一日,後金軍隨即發動大規模進攻,皇太極親率四旗軍馬進略大淩河一帶,大淩河及小淩河駐守的明軍,棄城遁走。

袁督師不動如山,以犧牲東江軍和朝鮮為代價所修築的三城,轉眼間便沒了兩座。

建虜追殺逃跑的明軍直至錦州城下,四面合圍,並在錦州城外大肆擄掠人口、牲畜。

好嘛,袁督師遷人屯田,好頓忙活,又是拱手送給了建虜。

面對來勢洶洶的建虜,袁督師馬上就忘了剛吹噓完的固若金湯了,說是救不了錦州,只能自己守寧遠。

“奴圍錦州甚嚴,關外精兵盡在前鋒,今為賊攔斷兩處,夷以累勝之勢,而我積弱之餘,十年以來站立不定者,今僅能辦一守字責之,赴戰力所未能……”

“彼分番迭攻,而我兵戰不可透,則錦為必破。”

固若金湯呢,這才多長時間,錦州剛修好就必破,太豆腐渣了吧?

……………….

寧錦大戰爆發的訊息,傳到廣鹿島的時候,郭大靖正在招待乘船而來的林天生。

而吳九成也從登州返回,購進了郭大靖所列清單的大部分。

“人工養牡蠣,養鴨養鵝,借靠海的優勢,郭將軍真是擅長經營。”林天生看著海灘上插著的竹棍,以及正從船上卸下的鴨鵝等貨物,恭維著讚道。

郭大靖淡淡一笑,說道:“沒辦法,都是被逼無奈才想出的招數。”

林天生目光閃動,說道:“郭將軍可知,閩粵鍊鐵久負盛名,鑄造槍炮的技術也甚精良。”

郭大靖也沒想到吳九成在登州購買精鐵的數量不足,聽到林天生如此說,他猜測到了其的用意。

先買後造,這是必然的過程。就算聘請到了西夷炮師,原料問題也需要解決。

而且,打造盔甲兵器,也需要精鐵。這次讓吳九成購買精鐵,郭大靖是想給將士們打造鐵面具的。

胸腹、面門是人的要害所在,若中箭不死也基本喪失戰鬥力。而建虜有很多射術精湛的弓箭手,在援朝作戰時,郭大靖就領教過。

“只要價格合適,林家能運到多少精鐵,郭某就收多少。”郭大靖略微沉吟了一下,就給了林天生篤定的答覆。

林天生呵呵一笑,說道:“比從登州購買的精鐵只低不高,郭將軍儘可放心。就是不知郭將軍準備購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