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遼東戰略的錯誤(第2/3頁)
章節報錯
車上載炮,沿著大路推進,確實有遏制建虜騎兵衝鋒的作用。如果再正規一些,應該用武鋼車,更加有效。
郭大靖對此表示贊同,又聽見尚可喜要組織數百重甲長槍兵在前,也是阻遏建虜騎兵。
可惜,東江軍的裝備太少,只能臨時組織,不能常態化保持。郭大靖心中慨嘆,實在為朝廷的厚此薄彼、不分輕重而感到無奈,甚至是有些痛恨。
商議安排已畢,明日要出動的部隊便抓緊休息,打掃戰場的事情便交給了鄭鳳壽和留守的朝鮮義兵。
建虜退得倉促,也是被郭大靖給折騰蒙了,留下了大量的帳篷器械。對於東江軍和朝鮮義兵來說,都是有用之物,全部搬回城內。
“人頭呢,怎麼沒挑上高竿?”郭大靖突然想起件事情,問著自己的大哥。
劉奇士翻了下眼睛,說道:“你是想令建虜軍心大亂,還有震懾的意思。可卻沒想建虜拼命反攻,奪回人頭吧?”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確實沒這麼想。他以為把碩託的人頭挑出來,會加速建虜的敗退。
劉奇士看郭大靖的表情就知道了,岔開話題說道:“人頭可是寶貝,用石灰封好,要送到登萊,能換一大筆糧草物資呢!”
郭大靖笑了笑,覺得自己又長了見識。說到底,還是自己對建虜瞭解不夠,想當然的以為,自然難免出錯。
好在這不是什麼大錯,被李維鸞等有經驗的將領給否定了。
否則,建虜發起瘋來搶人頭,就是慘烈無比的血拼廝殺。縱是獲勝,也將是一場損失慘重的勝利。
現在就好多了,儘管還是要圍攻建虜,少不得戰鬥廝殺。但建虜的軍心已亂,物資器械也損失殆盡,越是拖延,建虜的戰力越會減弱。
況且,郭大靖知道還有毒鼠強的威力。那可不是能靠時間,靠自身來消化分解的。那種毒藥由於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容易造成積累,有二次中毒的可能
也就是說,毒藥的效果會繼續擴大,對建虜的削弱自然會使勝利的天平更加傾斜向東江軍。
不得不承認,東江軍將領們將戰線拉長,把建虜拖疲拖垮的戰術是正確的。儘管他們不知道,郭大靖給建虜下了藥。
這恐怕也是游擊戰所延伸出來的戰術打法,積小勝為大勝,一點一點地削弱敵人,儘量不與敵人展開正面的廝拼交戰。
郭大靖覺得自己又學會了不少東西,那可是東江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
白馬山城。
清冷的空氣吹在臉上,揚起了鬢角的幾絲白髮。
立於城頭,毛文龍撥出一口濃重的白霧,微眯起眼睛,瞭望著遠方。
“義父。”毛承祿走過來,將大氅披在毛文龍身上,關切地說道:“當心風寒。”
毛文龍輕輕點了點頭,緩緩說道:“若能聚殲碩託所部,甚至是斬其首級,再加上之前射殺嶽託,我東江軍必能讓朝廷刮目相看。”
毛承祿知道義父心中所想,對於僻處海外的東江鎮,只有在帝師袁可立出任登萊巡撫時,給予了大力支援。因此,在那段時間,也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但袁可立去職後,朝廷著力於關寧,對於東江鎮的糧餉物資是能拖則拖,能扣則扣。數次核兵,也是盡往數量少裡壓縮。
要知道,東江鎮不僅有兵,還有幾十萬遼民。海島上耕地少,所產根本不夠軍民吃飽。
儘管朝廷允許東江鎮以商籌餉,但遼東已為建虜所踞。參貂等特產,十分難得。甚至因為深入遼東採參,遼東軍民還經常付出死傷的代價。
此次援朝,打到現在,毛文龍的心思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
原來還有儲存實力,只是騷擾襲擊,避免朝堂官員又要說東江鎮靡費糧餉,卻毫無牽制之功。
但下龍川、破義州,連戰連捷之後的影響,卻讓毛文龍認為大力援朝,得大於失,利大於弊。
所謂的失和弊,就是東江軍的傷亡和損失。但相較於朝廷態度的改觀,日後支援力度的增大,卻是相當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