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廣鹿島不錯,再至龍骨山城(第2/3頁)
章節報錯
劉興祚知道郭大靖想要個島,而廣鹿島在各方面條件上,都是相當好的一個。
能連續擊殺嶽託、碩託兩位貝勒,簡直是讓人震驚得無以復加。這樣的功勞,毛文龍提拔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這榮譽和影響,也是東江軍的。可以肯定的是,朝廷對於東江軍的態度,將會有很大的改變。
什麼事情就怕比較,抗擊建虜的兩大集團東江和關寧,在此次援朝作戰中的表現如何,現在可謂是一目瞭然,對比明顯。
劉興祚垂下眼簾,甩開別的思緒,又考慮起自己的前途來。
獻計之後,毛文龍對自己的態度似乎有所轉變,此次能夠帶兵在外,也顯示出了壓制的放鬆。
是拼命立功,還是繼續低調,劉興祚還有些拿不定主意。畢竟,他還不能十分確定毛文龍的心思。
“廣鹿島是個好地方,郭兄弟真是慧眼。”前方,尚可喜還在給郭大靖介紹著廣鹿島,“耕地在諸島中是最多的,能養活更多的遼人,也能招募更多計程車兵。”
郭大靖不時點著頭附和幾句,心中卻在盤算:援朝作戰結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在廣鹿島種上土豆。
儘管是後世培育的耐寒高產短生長期的品種,但數量不多,今年就是全種上,也就兩三百畝左右。
也就是說,今年如果能全部種上,秋天收穫也是寶貴的種子,不能用於頂替糧食。
明年更大範圍的種植,才有可能緩解東江鎮的吃飯問題;後年呢,可能等不到秋天豐收,就要展開決定性的大戰了。
郭大靖覺得老天只給了他兩三年左右的時間,按部就搬地準備,顯然是有些來不及。
從外面購糧是一個渠道,自力更生的話就要看東江軍能佔據多大的地盤。
土地多了,土豆種植面積也增加,肯定會使東江鎮對吃的難題,有更好的解決之道。
可無論怎樣,內外兩方面都要兼顧,從外購糧、在內種植,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東江鎮軍民的吃飯問題。
也只有能吃飽飯,東江鎮軍民才能夠動員出足夠的兵力,對建虜展開一次決定性的總攻,扭轉明金戰爭的態勢。
沒錯,郭大靖已經有了數年後的戰略設想。這是基於歷史軌跡設想的,有著很多變數,但並不妨礙郭大靖為此而拼命準備。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否則,來了你也抓不住,只能空自嗟嘆。
郭大靖與尚可喜聊著,詢問著廣鹿島的情況,都記在心裡。
儘管沒說到戰後可能去主持廣鹿島的事情,但兩人心中都清楚,有意避開罷了。
從尚可喜的話語中,郭大靖猜測毛文龍應該是做了工作,讓尚可喜沒有什麼怨言,甚至還對日後的安排甚是滿意。
或許對很多東江將領來說,能得到毛帥的信任,留在身邊聽命,是相當驕傲自豪且心滿意足的事情。就象很多人拜義父,當養孫,並不被人鄙夷一樣。
但郭大靖是要獨立發展,大展抱負的。所以,離得毛文龍越遠,受到的束縛越小,越是能自由發揮。
武器裝備、糧草物資,他也在拼命積攢,為自己的大業打基礎。這將是個艱難的過程,也很危險,興許他就倒在了這個過程中。
“建虜確實悍勇不畏死,這不是誇他們,是實話。”尚可喜很鄭重地提醒著郭大靖,“你日後不要再輕易涉險,功勞立得夠大了,別把腦袋系在腰上拼命了。”
郭大靖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戰陣廝殺也是一樣危險,尚將軍不也常常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嘛!”
“還是不太一樣。”尚可喜搖頭道:“戰陣衝殺不是一個人,我的意思你明白嗎?”
人多膽壯嘛?郭大靖嘿然一笑,點了點頭,不再糾結此事。
微轉過頭,郭大靖招呼著劉興祚,笑道:“劉將軍也來,邊走邊聊,郭某也能從兩位久經戰陣的老將身上,多學到東西。”
尚可喜也笑著說道:“劉將軍久在皮島本部,尚某久仰大名,卻一直沒機會親近。”
劉興祚收起思緒,哈哈一笑,與尚可喜、郭大靖並馬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