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毛家軍嘛?!(第2/3頁)
章節報錯
撥出一口長氣,毛文龍有了自己的決斷,心中稍微輕鬆下來。
.
義州城中一陣忙亂,尼馬禪率領的人馬終於進入城中,可以好好休息了。
坐在屋內,尼馬禪喝了一大壺茶水,卻並沒有使自己能夠感覺好一些。
他已經確定,是中了毒。還有倉惶逃進義州城的人馬,差不多有一半也處於中毒狀態。
在這樣的情形下,尼馬禪認為自己是明智的。沒有在白馬山城下與明軍廝拼,間道逃回義州,不致覆沒。
但尼馬禪也知道自己差不多完蛋了,失陷主帥碩託,等待他的將是嚴厲的處罰,甚至被砍頭也不意外。
但事已至此,尼馬禪也沒有辦法,哪怕他想破腦袋,也搞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稀裡糊塗地就敗了下來。
“大人。”一個親兵惶急地進來報告,“前往龍川的信使回來了,龍川已經被東江軍攻破。”
嘩啦!尼馬禪猛地站起,把桌案上的茶壺茶碗都打翻,大聲道:“怎會如此,怎會如此?他們是逃回來的,還是連城都沒進去?”
“回大人。”親兵躬身道:“他們接近龍川,眼見城頭換了旗幟,又遭到敵人追殺,無奈返回。”
啊,啊,啊!尼馬禪痛苦地閉上了眼睛,仰臉向天,握著拳頭,喉中發出似悲嘆又象憤懣的聲音。
儘管他在退往義州的路上便派出信使,但走的是小路,還是晚了啊!
不用再問了,信使被截擊而回,卻沒遇到逃出龍川的人馬,龍川守軍估計是被全殲了。
失陷貝勒碩託已是死罪,連貝勒嶽託的屍首也丟了,自己哪還有生機?
身經百戰啊,屢立戰功啊,全部化成了泡影。尼馬禪怎麼也不會想到,竟然栽在了看似簡單輕鬆的攻朝作戰中。
頹然地坐進了椅中,尼馬禪象老了幾十歲,說是坐,倒不如說是癱更加確切。
親兵也是心中悲哀,知道主將性命難保。因罪被殺,倒不如在戰陣上陣亡,倒是能讓身後榮光,家人受益。
“派人急報汗王,請求馬上調兵增援。”尼馬禪低沉的聲音響了起來,“命令城中人馬,做好守城的準備。”
“是。”親兵轉身而出,實在不願看著主將如此難受,也受不了屋內沉悶至極的壓抑氣氛。
尼馬禪的判斷還是相對正確,給阿敏送信兒,路上可能就被截殺了,且遠水不解近渴。
只有遼東還能調來援軍,鎮江就有數千人馬,只要汗王下令,便可趕來。
棄城而逃,只能是回遼東,可尼馬禪覺得再也做不出來了。
本就是死罪,還要死得如此難看嗎?敵人要來便來吧,他甚至渴望著拼殺到底,一死了之。
如果郭大靖知道尼馬禪是這樣的想法,便會很和藹地說“如你所願”,“借你的狗頭”再立個軍功。
佔領龍川的東江軍只休息了小半天,便開出城,分路急進,直撲義州。
戰馬又繳獲了不少,有牲口馱揹物資,行進的速度又有所加快。但東江軍一直沒有太大建制的騎兵部隊,原因也很簡單,養不起。
戰馬不僅要吃草料,還需要精飼料,養一個騎兵相當於養三五個步兵。東江軍連人吃的都是勉強維持,又拿什麼養馬呢?
通常都是各島駐軍自想辦法,能養多少是多少。這樣一來,數量上不去,又不能集中,騎兵的作用大大降低。
但東江軍在機動性上,卻並不是很弱。這皆賴於士兵的耐力和腳板,能夠長時間地行進,並能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在郭大靖看來,如果吃得能夠好一些,步兵的速度和永續性還能再提升。長征的時候,平均日行三十四公里,還有一天急行軍兩百里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