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什麼敵人哪,淨搞這些卑鄙無恥的暗算。堂堂的建州勇士,不能面對面的斬殺敵人,卻頻頻栽在這陰險的手段下。

火槍又響了一陣,建虜不敢猛追,又不敢點火把暴露目標,只能用弓箭反擊。

漸漸的,林中的火槍和弓箭停止了施放,隱約有人影晃動,並逐漸遠去。

敵人逃跑了?!好半晌,建虜小心翼翼地前進搜尋,終於確定了。

在火把的光照下,建虜發現了地上的陷阱。

鋒利的槍尖,就藏在鬆軟的雪中,不仔細觀察尋找,就是白天也不容易發現。

哈尼用彎刀猛砍了幾下,向著林子深處象狼似的嚎叫了幾聲,鐵青著臉轉身而去。

這樣的陷阱肯定不多,但誰能知道有多少呢?只要心中生出畏懼,敵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而且,敵人已經跑了,費力去尋找並毀掉陷阱,對於建虜來說,毫無意義。

建虜遭此一挫,傷亡雖是不大,可對士氣的打擊卻很沉重。當然,他們也提高了警惕,放慢了速度,繼續向著義州行進。

而兩三里地外的山林深處,襲擊者不斷地返回,聚合在背風處的營地,圍著火堆取暖商議。

仗義每多屠狗輩,這句話不僅適用於華夏,也適用於很多國家和民族。

在國家危難,或是家園遭到戰火荼毒的時候,奮起抗爭的,多是底層的軍官、士兵,或者是普通百姓。

而那些“肉食者”,包括封建君主和大臣,以及富豪士紳,卻少有那份血性。

建虜攻朝,所過之處濫行攻城掠地、濫行殺戮,朝鮮官軍也是節節敗退。但抵抗建虜的義兵武裝卻不斷湧現,並且有越來越活躍的趨勢。

義州有鄭鳳壽、白宗男;龍岡有黃山立等十八勇士;鐵山有金礪器,慈山有林豹變,龍川有金佑、張遴及李忠傑兄弟等,毛羅山有洪龍海、閔灠等組織的自募軍;宣川劍山、定州慈聖山等地也有義兵固守。

定州還有金良彥組成的“復仇軍”,招募在深河之戰中戰死者家屬五百餘人協助防守安州;平壤有前判官金峻德、幼學李起業、金克念、文科直赴李愈、幼學金載價等士紳組織的義兵,等等。

其中,許多朝鮮義兵隊伍利用熟悉地形地勢的優勢,與建虜周旋,不斷騷擾襲擊,差不多都成功保衛了家鄉,甚至取得不俗的戰績。

只是最後,由於朝鮮統治階層的懦弱怕死,與建虜屈辱議和,義兵也未從根本上扭轉戰局。

而這支剛剛襲擊建虜大隊的義兵,便是鄭鳳壽所招募統率的。人數只有數百,其中就有從義州突圍而出的崔夢亮、李藎、藤野正等人,以及百多火槍兵。

要說這個鄭鳳壽,也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他原為武將,還曾在壬辰戰爭中立過戰功。

這樣算起來,鄭鳳壽已是四五十歲。這樣的年紀,行事穩重通常是不奇怪的。

而鄭鳳壽也是如此,他把易守難攻的龍骨山城作為根據,只帶數百精銳在義州城附近伺機襲擊建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