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追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今正處於火器與冷兵器混雜的時期,火器要徹底淘汰冷兵器,還需要技術工藝上的改進,以及相應的戰術打法的成熟。
而郭大靖不需要摸索,不需要付出太大的生命和鮮血的代價來增長經驗、吸取教訓,這就已經是巨大的優勢了。
當然,他還需要觀察,需要甄別,需要分析和判斷。
畢竟,他所知道的是一些史料,是網路上的資訊。是真是假,是對是錯,並不能保證真實性。
比如明朝的鳥銃,是否真的粗製濫造,戰士們畏之蛇蠍,不敢放心使用;
再比如毛文龍等人,是真的忠勇,還是暗通建虜,圖謀割據……
不管是人,還是事情,抑或是器物,郭大靖都不能輕作判斷,必須用事實來說話,才能得到準確的資訊。
而到現在為止,他認為比較可靠的,除了周慶、劉奇士等底層官兵,也就張攀這個中級軍官,還算是可以信任的。
不衝別的,張攀聞警而出兵,沒有絲毫的猶豫和耽擱,就讓郭大靖頓生好感和敬佩。
但如同郭大靖不會滿足小旗官,張攀也不會是他長久的上司。
儘管開始就遇到張攀,是他的幸運。可郭大靖一飛沖天時,又何嘗不是張攀的運氣?
很多人的命運將因郭大靖而改變,而他現在,已經做到了很多。逃出建虜奴役打殺的村民,立功受賞的周慶,攻佔龍川的張攀等等。
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從張攀所部,到整個東江軍。在此次援朝抗虜的戰役中,已經與歷史上大不相同。這,都是郭大靖的努力和奮鬥。
遠處的馬蹄聲打斷了郭大靖的假寐,他迅速地取出瞄準鏡,觀察瞭望。
十幾騎建虜出現在瞄準鏡中,從拉開的距離,以及戒備的神態,郭大靖判斷他們是當先的哨騎。
從方向上看,應是從義州趕來。建虜的行動之快,膽子之大,令郭大靖暗自心驚。
按理說,龍川被襲佔,說明東江軍的兵力不少。而義州只有一千守軍,怎麼敢分兵趕來?
但事實上,得到從龍川逃回的人所帶來的訊息,義州的建虜馬上就分兵六百,星夜趕來。
顯然,龍川失守,並沒有帶給建虜太大的震驚,也沒有消磨他們狂妄自大的心理。
當然,建虜的信心來源於野戰,他們認為六百騎,就足以擊敗五六倍的明軍,甚至更多。
好吧,郭大靖輕輕吐出一口長氣,認為建虜的狂妄也有他們的倚仗。在野戰中,與裝備簡陋的東江軍比,確實有這樣的實力。
但建虜也太想當然了,以為迅速的行動能夠追上敵人,並在敵人的撤退途中擊敗他們。
一聲響箭從郭大靖不遠處的樹林中射上天空,尖厲的哨音在夜裡傳出去很遠。
更遠的地方,很快也有響箭升空報警,已是一里地之外。
東江軍佈置的哨探,發出了及時的預警。接力傳遞之下,很快就傳到了數里地之外。
張攀和劉興祚是安排了殿後部隊的,在險要的地段設定了阻擊陣地。與建虜野戰,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