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援軍出動(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繼盛一挑眉毛,轉向帳內的眾將,頗為意動地說道:“這倒是個機會,諸位以為如何?”
李維鸞點了點頭,說道:“張將軍手下有一千多,再加上我等人馬,五千對一千,應可一戰。”
尚可喜也表示贊同,說道:“就算攻城不克,襲擾牽制,當無問題。”
俞亮泰和仇震泰也表示附議,都覺得有兵力優勢,就算不勝,也無失敗之虞。
“既如此——”陳繼盛沉吟了一下,終於下定了決心,說道:“那便整軍出發,與張將軍合兵,襲攻義州。”
襲攻鐵山的建虜已經西去深入朝鮮,龍川之敵被張攀擊敗,登陸前往義州幾乎沒有什麼阻礙。
況且,東江軍有水師,還擅長潛行襲擾,義州離鴨綠江口又不遠,可謂是眼前最合適的目標。
當然,張攀所部的勝利,也鼓舞了其他各部。
儘管他們不知道襲攻龍川的具體情況,卻有一種錯覺,留守城池的敵人多半是戰力不太強的弱兵。
…………………
夜,又展開了漆黑的翅膀,籠罩在大地、山川、樹林、河流之上。
郭大靖謹慎小心地觀察了周圍的動靜,才沉入自己的意識空間,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
弩箭、霹靂陶彈、火銃,該補充的補充,該填充加料的不漏下,連火銃都填藥裝彈,整齊地擺放好。
可以說,現在的郭大靖,一個人就是一座小型軍火庫。要是有個險要之地,他能防住上百人的進攻。
張攀率領部隊已經向海邊撤退,郭大靖等人負責警戒斷後,離開龍川已經有半天的路程。
經過龍川一戰,郭大靖對於當時的戰鬥打法,又有了深入的瞭解。結合著後世的知識和理論,他也有了很多感悟。
就東江軍本身的實力來說,與建虜野戰是不可取的。儘管東江軍還敢於戰鬥,比遼西的守城明軍強很多。
如果是防守,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東江軍倒是能夠拉近與建虜戰力上的差距。
同理,街巷的混戰,東江軍雖不佔優勢,可在以多打少的情況下,個人戰力上的劣勢也就不是那麼明顯。
而建虜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對東江軍的輕視,或者說對明軍的輕視,使其在遭到突然襲擊時,往往措手不及。
如果我以後有了一票人馬,該怎樣與建虜作戰,才能揚長避短,從而取得勝利。
郭大靖一邊工作,一邊思索,假想著各種戰術打法,推演著進攻、防守、伏擊的各種佈置。
儘管郭大靖要學會並掌握古代戰爭的指揮運籌,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天生的名將是有,可從實戰中成長的土包子將軍,更多。
郭大靖比別人更具有條件,他知道歷史上軍事發展的趨勢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