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的是漢王,而且他在上次向北行裡表現優異,率領我天策府五千騎兵,一連摧毀了三支北狄部落。”

林哲頓了頓繼續說道。

“也是正是因為他在向北行的優異表現,所以才有了與楚王相爭奪嫡的資格。”

“不僅如此,漢王也是在那次向北行裡與天啟領建立了聯絡,才有了後來這些麻煩。”

龐維興補充道。

上次向北行便是由他與漢王一起前去的,所以對於這其中的情況瞭解的更多。

“眼下皇室只有我和慶文兩人能去參與,但方才也說過了慶文並不合適。”

李慶安卻是笑了笑繼續說道。

“諸侯們是不敢動朕的,至少明面上不敢,甚至朕要是出了點事,他們還得拼了命的自證清白。

至於漢王兄若是想對朕下手,老將軍覺得,天啟領主唐虢會坐視不管嗎?”

聞言,龐維興才反應過來。

天啟的領土有很大一部分在草原上,加之其強悍的虎豹騎兵團,所以從唐虢他爹那一輩起,這向北行的活動中,天啟就既是盟主,也是東道主。

若是小皇帝在活動中出了什麼意外,天啟定然被其他諸侯國群起而攻之,縱然沒有責任汙衊成有重大責任,而且這種事一旦發生了,那可就洗不清了。

所以說如果小皇帝真的親自參與向北行,那麼天啟領定然會極力護衛他的安全。

想到這裡,龐維興反對的意思便降下去不少,不過小皇帝的安全可不能寄託在別人身上,從這個角度來說,他還是覺得不妥,於是便說道。

“陛下,老臣覺得此事還是風險太大,從常理來說天啟的確會盡力護陛下週全,但陛下萬金之軀,豈能將這個問題寄託在外人身上?”

“所以朕這不是跑來跟你們商量嗎?”

李慶安笑了笑說道,但話裡的意思卻十分明確,這向北行他是非去不可了。

龐維興人老成精,雖不及范雎那般,但也看出小皇帝心意已決,於是便問道。

“陛下,您這個想法有跟太后娘娘還有範老丞、哦不,應該說是範大學士說過嗎?”

淑妃娘娘已經在半個月前的挑選的黃道吉日晉升為太后,所以其稱呼自然也就變了。

李慶安一窒,然後理直氣壯的說道。

“這個問題,朕也是打算與諸位將軍一起商量的,得想個辦法把他們都說服了。”

龐維興嘴角一抽,小皇帝這算盤打的,自己明明還沒有同意,居然就已經把他算作同夥了。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相比起太后還有范雎,自己是最清楚小皇帝參與向北行所能得到好處的人,也是最有可能支援他這一決議的人。

而且捫心自問,龐維興內心深處、感性上的確是希望小皇帝能親自參與向北行的,之前反對只是理性上覺得此事不妥,風險太大而且承受不起。

但倘若小皇帝真能參與向北行,並且取得一定的功績回京,那好處實在是太多,而且這不僅僅是對於小皇帝個人威望上的好處,對於天策府而言也是好處多多。

最顯而易見就是,在朝堂上一直被文官系壓的抬不起頭的武官系能變得強勢起來,而這也能使不久的將來時,在擴軍暴兵時減小來自朝廷內部的阻力。

而先來拉攏自己的這個行為,也側面說明了小皇帝對於人心的掌控簡直讓人不寒而慄,即使自己從剛才到現在都是在明確反對,可他依然察覺到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慾望,並且因勢利導,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