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馬上就是秋闈了,想必應該能吸納一批士子吧?大不了今年的科舉,擴大比例嘛!”

龐維興插了一句嘴問道。

“龐兄啊,要是像你說的這麼簡單就好了。”

范雎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新晉計程車子到走馬上任是需要一段時間磨礪的,貿然將他們安排到朝廷的要職上,因為經驗不足,很容易出亂子的。”

“老夫看你家這兩個小丫頭,連科舉都沒有參加過,也沒有什麼經驗,新官上任不也乾的有聲有色?”

龐維興打趣道。

“這怎麼能一概而論?皇家出版社並非朝廷機構,所以很多地方不必守著朝廷的規矩,豈能與六部五寺相提並論?何況她們兩個還有陛下親自指導,老朽與許大人也是傾力相助,這才沒有出岔子。

而現在光是朝堂的空缺就達到近百人,這還沒有算地方的,這麼多人,難道都要陛下一一指導?

以往新晉士子都是安排在翰林院,一邊做些文書工作,一邊熟悉朝廷制度,一年兩載之後才會安排到各個部門做些實事,可眼下朝廷已經沒有這種餘裕了。”

范雎嘆息道。

龐維興卻是搖頭道。

“老夫記的以前先帝還在時,常抱怨朝廷官僚組織臃腫,依我看如今拔除漢王黨、楚王黨倒是個精減朝堂的好機會。”

“你這是因噎廢食!”

范雎吹鬍子敲桌道。

見兩個老人有爭吵起來的跡象,李慶安連忙安撫道。

“二位莫要爭吵,範卿家說的不錯,官員的缺失確實需要儘快彌補,否則朝廷機構陷入癱瘓,那就麻煩大了。”

他望向龐維興又說道。

“龐卿家說的也不無道理,朝廷臃腫是事實,現在朝廷實控只有三洲之地,可加上地方卻足足有二萬多名官員,按平均年俸120兩來算,再加上各種各樣的福利。

朝廷光是這一塊的開銷就超過了三百萬兩,而這也是導致朝廷財政困難的原因之一,另外官員數量眾多不僅沒有提高行政效率,反而導致了官員們之間的互相推諉,說是尸位素餐也不為過,而這其中還有不少惡官、惡吏,更有不少虛報數量,養陰兵的…”

范雎驚訝的看了李慶安一眼,他著實沒想到小皇帝竟然連這些情況都知道的如此清楚,而且聽其說的頭頭是道,只怕是早就生出精簡朝廷這種想法了。

其實朝廷臃腫的情況范雎也是清楚的,只是他身為文官之首的立場,註定了他不能也不會去提這件事,甚至在有人提起這事時還會適當的進行遮掩,但如今小皇帝的顯然已經做出了決定,那便是大勢所趨了。

想明白後范雎自然不會與李慶安對著幹,於是他便開口問道。

“陛下想要精減朝堂,那不知打算從哪部分先開始?”

“要砍人,自然要先磨刀,朕打算先調許都去吏部。”

范雎嘴巴張了張,猶豫了好一會才說道。

“陛下是打算透過吏部來削減?那…這可是得罪百官的事,許大人只怕…”

“怎麼?範卿家覺得許都勝任不了這個位置?”

李慶安笑了笑問道。

“當然不是…”

“那是什麼。”

“沒什麼…”

范雎不禁在心裡嘆了口氣,只道天啟使團弄來的那封漢王親筆信終究還是在小皇帝與許都之間插下了一根刺。

若是透過吏部來削減百官的數量,那吏部尚書之位與火山口有什麼區別?小皇帝這是要將許都架在火上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