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廢丞相,立內閣(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丞相的心裡頓時五味陳雜,有愧疚,也有慶幸,愧疚的是他可能護不住許都了,慶幸則是幸好自己當時沒有在李慶安面前隱瞞這封信的存在。
其實,當他從自己的兩個孫女那裡拿到這封信時,他是有猶豫的,但一想到自己的府上可能也有小皇帝的眼線時,他便放棄了隱瞞這一選擇。
後來,當他把這封信交給小皇帝時,自然也有盡力的替許都說話,告誡李慶安這大機率是天啟使團的離間計。
而小皇帝當時的表現也並無異常,灑脫一笑便將信還給了自己,甚至還囑咐他將這信轉送到許都那裡。
李慶安這樣的表現,自然讓范雎以為他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可現在看來自己還是低估了小皇帝的城府,如此喜怒不形於色,真叫人不寒而慄,可心胸不夠寬闊,很難說是明君之相啊。
自打‘代王造反’以來,范雎第一次覺得李慶安也有不足之處,離他心目中的‘千古一帝’有了出入。
不過范雎也是修煉多年的老狐狸,縱然有些失望,但也不會表現在臉上,他若無其事的繼續問道。
“陛下要精減官員數量,不知要精減到何種程度?”
李慶安想了想說道。
“這個朕一時也說不上來,首先,虛報的必須查實,然後一崗多人的必須杜絕…無用的官職崗位也要做裁減…有能力、政績突出的基層官員必須要提上來,總之精簡和補缺的工作可以一併進行。”
龐維興猶豫了一下,然後問道。
“陛下,天策府這邊需不需要也做些裁減?”
李慶安搖了搖頭道。
“天策府不需要。”
開玩笑,這些年來天策府都快被銼刀削成牙籤了,還做裁減,那就真的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了。
雖然李慶安的回答龐維興並不意外,但他還是不禁鬆了口氣。
畢竟往前推五代,包括李慶安他爹在內,每代大秦皇帝都對武官系統做了不同程度的削減,軍旅世家的龐家便是首當其衝,說實話老將軍已經被皇帝的銼刀磨出陰影了。
“陛下是打算等許都上任吏部尚書之後再定下精簡補缺的方案嗎?”
范雎又忽然問道。
“如尚書、寺卿這一類不可空缺的位置必須儘快定下,範卿家可以與許都先商議一個名單遞上來,朕再作決斷。
至於其他一些不那麼著急的位置,以及精簡整個朝堂這些事就只能等許都上任後了,先讓他帶領吏部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官員清單,再研究調整的細節。
大體方向,先把一些功能重複,亦或沒有太大用處的機構先裁減掉,然後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採用末尾淘汰制,政績拙劣的直接砍掉。”
聽完李慶安的話,范雎愣了愣,便知道之前是自己想多了,不禁在心裡感嘆,這人年老了,怎麼反而變得喜歡胡思亂想了?
小皇帝根本沒有拿許都當棄子,兔死狗烹的意思。
之前那完全是自己理解錯了意思。
至於末尾淘汰制這種第一次聽聞的東西,倒是很好理解,而且也貼合實情,各個部門採用考核評級的方式,排名最後的便直接滾蛋。
這種方式便將責任歸結到制度與各個官員自身上,吏部也就不會變成眾矢之敵了。
而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這種制度的推行可能會受到阻力,在實行的過程中,負責考核的機構,也就是吏部必須要頂得住壓力才行。
想到這裡,范雎眼睛一亮,然後賊眼瞄著李慶安,故作嘆息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