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李飛採用直線助跑,雙肩下垂,用腳前掌著地,跑動極具彈性地邁步。

就知道,他透過與管教練這短短的交流時間當中,僅助跑這一方面,就提升了不止一星半點。

李飛途中跑不斷地提高重心,步幅均勻,不斷地加速。

進入弧線跑時,李飛外側擺動腿富有彈性地蹬在地面上。

為了克服離心加速度的作用,李飛上體應稍向弧線內側傾斜。

前腳掌沿弧線落地,身體重心軌跡向內越出足跡線。

“助跑的節奏要快,特別是助跑最後兩步髖關節前送幅度要大,邁步時上體保持較垂直的姿勢,擺動腿積極,充分後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時髖部自然前送。”這是管教練的原話。

此時,李飛的兩臂,極有力地前後擺動,弧線跑外側手臂擺動幅度,遠大於內側手臂的擺動幅度。

現學現賣的管式跳高教學,果然被李飛給完美的運用上了。

為加快起跳的速度。

軀幹在離地前,李飛瞬間幾乎垂直地立於起跳腳之上。

這時,李飛起跳腿的蹬伸方向應在身體重心的外側。

從而使他產生了過杆所必需的旋轉衝力。

當李飛擺動腿擺到起跳腿前方之後應向裡轉,而小腿和腳要稍許外展。

這樣的積極動作,有助於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線上,圍繞縱軸產生轉身動作。此時,頭應補償性地轉向橫杆。

霎時間,李飛起跳了。

李飛的起跳腿大幅度、平穩地以腳掌外側著地,並迅速從腳跟向前腳掌滾動。

這時由於李飛邁步放腳時髖關節的積極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線助跑而形成了身體向後、向內的傾斜姿勢。

在起跳的緩衝階段,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

李飛迅速減小屈膝的幅度,以利於保持水平速度。

在這階段,李飛的身體由傾斜轉為垂直至身體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時,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個關節。

李飛此時已經跳到制高點,屈髖收腹,下顎迅速引向前胸,同時雙腿補償地高舉兩小腿積極向上甩起。

落地前,李飛迅速收腹舉腿。

以背先著地,或團身以肩先著地,然後再做一個後滾翻。

為了控制騰越方向,李飛的頭部不能後仰過去,他的眼睛始終要注視著橫杆方向。

當臀部過竿後,開始落地。

為避免小腿打落橫竿,李飛收腹、低頭、使大腿很快離開橫竿,小腿向上伸直。

完美地展現了落地的順序:肩部—兩臂—背部—腰部—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