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這就是傳說中的滾式跳高嗎?”

“滾式跳高?我也是頭一次見到有人以這種方式去跳高!”

“這也太精彩了吧,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跳過去?”

“能,必須能,我還想看看他接下來還會用什麼方式去跳高呢,他的背越式會不會更強呢?”

李飛這邊,人才剛剛起跳,腳尖剛離地,眾人就已經開始激烈地討論起來了。

觀眾說得沒錯,李飛這一跳,用的確實是滾式跳高。

滾式跳高,起跳是決定高度的關鍵。

是將水平動量改變為垂直動量,僅留部分水平動量越過橫竿。

從力學的原理來看,李飛起跳是向前的力量與起跳腿前撐時得到的反作用力所造成的向上合力。

隨之,李飛起跳身體便失去支援,沒有著力點的動作是無法改變身體重心之飛行軌跡。

但他的身體仍然要沿著起跳時決定的投射線進行運動。

在空中,李飛擁有在動量軸周圍旋轉的全部角動量,對於旋轉和平衡控制有利,對於落地的準備尤為有用。

李飛在空中的身體,透過身體的一部分往一邊的旋轉軸運動。

故而產生對邊旋轉軸上之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運動。

此時的李飛重心仍然在竿上。

倒體時的動作,使得重心不變,將竿上身體部位向下作用,導致竿下部位反作用來過竿。

然而,李飛起跳腿離心蹬地產生起跳旋轉,旋轉再轉至擺腿及手臂之角動量。

致使他的起跳腿短暫懸掛著,臀部保持很高,幫助擺腿很快轉過橫竿。

產生反作讓李飛輕鬆用力來移動軀幹,使軀幹和動量軸更接近,成為一條直線。

隨後,李飛擺腿擺向後成為與橫竿較平行的姿勢,旋轉和倒體因而得到速度。

李飛輕鬆越過橫杆,展現落地動作。

此時,李飛用較大的身體部位著地增長著地時間,吸收力量,使得身體安全著地。

橫杆高度1米78~

這一跳,一氣呵成,堪稱完美!

“不愧是短跑天才!他在起跳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有了!”

“1米78的高度,已經平了這一屆男子跳高冠軍的紀錄了,距離男子跳高1米80的校運會紀錄,僅剩2厘米距離,也不知道後面有沒有奇蹟發生。”

由於跳高場地圍觀的學生眾多。

此刻也紛紛吸引了很多老師前來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