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堅定(第3/3頁)
章節報錯
史書浩如煙海,但左夢庚卻翻不到答案。
他只知道,左良玉似乎變成了阻礙前進的絆腳石。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我們走的路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是能夠給這個天下、給所有的百姓帶來光明和幸福。我說了不算,需要各位來告訴我,增加我的信心。”
左夢庚打算看看大家的態度。
老成持重的一時猶豫,年輕如黃宗羲卻剛烈異常。
“這還用懷疑嗎?不說其他地方,單單就是腳下的臨清,變化難道不是翻天覆地嗎?曾經臨清的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現在又是什麼日子?讓他們回到過去,他們會願意嗎?”
臨清本以商貿繁榮聞名,但這種繁榮是靠著依託運河做到的,能夠輻射的範圍其實極其有限。
因此在這座百萬人口的大城裡,依舊有許許多多的人掙扎於貧困和生死的邊緣。
直到左夢庚崛起,這裡的商貿和工業全面鋪開後,迅速吸納了許多閒散的勞動力,也讓婦女參與到勞動當中。
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家庭靠著勞動賺取到了財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告別貧困。
他們當然知道這一切都是怎麼來的,自然也衷心地擁護和保護這裡的一切。
每一次新軍徵兵,臨清人的報名是最積極的。
全城每十戶人家,就必定有一個人在從軍。
這就是最不可置疑的現實和成績,也是左夢庚的底氣所在。
要改造一個世界,雖然不能缺少了必要的宣傳,但實打實的變化才是基礎。
人心趨利。
當滿天下的百姓都生不如死的時候,這裡的人卻實現了溫飽和富足,自然而然就會被全天下看在眼中。
當滿天下的人都奔赴向這裡的時候,那便是人心所向。
到了那時,左良玉這塊絆腳石,必然是微不足道的。
黃宗羲開了這個頭,其他人也就沒有了顧慮。
李邦華沉吟道:“我們立新法、定新規,就是要為了和過去做一個切割。我們敞開了大門,歡迎任何人加入我們。當然,有人拒絕的話,我們也坦然受之。”
話裡的意思就是,路怎麼走,由得左良玉自己選。
如果他依舊想著做舊時代的壓迫者,那麼必將是他們這些新勢力的打擊物件。
這一點,不會因為左良玉是左夢庚的父親而有所改變。
因為這是集體的意志,也是集體的利益。
左夢庚雖然是這個集體的領袖,但他必須要照顧大家的利益。否則的話,那就眾叛親離了。
許多人都搞不清其中的邏輯,更有許多人根本就意識不到這一點,因此在煌煌大勢面前,最終覆轍。
左夢庚的政治境界其實也沒有進化到這一步。
好在他知道歷史的趨勢,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這在無形中幫助他,避免了走上錯誤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