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最恨的,恰恰是遼人,尤其是遼西人。

不過既然有人願意來送菜,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孔有德、耿仲明的再次假意答應受撫。

張國臣大喜。

這傢伙還愚蠢地想要獨佔功勞,因此沒有返回萊州告知大家,而是獨自返回天津,召集了天津水師去登州招撫。

可想而知,當張國臣率領天津水師進入登州水城後,立刻被李九成甕中捉鱉。

招撫不成,還白白送給了叛軍各種船隻三百多艘。

徐從治的死訊傳回朝中,崇禎任命天津兵備道朱大典為山東巡撫。

相比起前兩任山東巡撫,朱大典可是一個狠人,也是一個能臣。

朱大典就任以後,沒有去濟南,而是直接來到了青州。

在這裡他開始進行排程和審查,結果情況十分不樂觀。

朱大典在給崇禎的奏章裡明確表明,如今山東境內之兵,只餘鄧玘部尚存建制,然戰力堪憂。

欲要平叛,必須調遣精兵前來才行。

前前後後損失了那麼多人馬,崇禎終於意識到,登萊戰事已經不能拖延了。

在畢自嚴、王永珍等官員的哀求和催促下,六月初五,崇禎終於在朝堂上宣佈,調遣關寧軍開赴山東平叛。

發關外夷漢官丁四千,關內騎兵一千,以金國奇為統帥,高起潛為監軍,分領各部兵馬。

訊息傳到遼東,一個年輕人坐不住了,徑自跑到金國奇的帥帳,跪地哀求。

“大帥,先前長山之戰,家父作戰不力,戴罪在身,有負皇恩。可我吳家世代忠心,天地可鑑。懇請大帥給晚輩一個機會,晚輩願做馬前之卒,以贖家父之罪。”

看著魁偉英武的年輕人,金國奇大為讚賞。

“長伯快快起來,你之英勇,遼東誰人不知。有你為將,吾心甚安。然此事非同小可,非叔父一人可以擔之啊。”

吳三桂懂了,當晚攜帶重金去拜會了高起潛。

高起潛看著閃閃的金子,老懷大悅,指點道:“欲贖汝父之罪,全在帝心。你有忠勇之名,當為皇爺知曉才是。”

透過高起潛的手筆,吳三桂的請戰書被送到了崇禎的面前。

叛賊囂張、萬馬齊喑的時候,竟有人主動求戰,崇禎……被感動了。

他親自做出批覆,准許吳三桂隨軍出征,並欽命吳襄為立功總兵一同出戰。

何為立功總兵?

戴罪立功是也。

經過了長達半年多的折騰,損失了無數軍隊和百姓,半個山東被打爛後,明王朝才終於下定決心,派出最精銳的軍隊平叛。

而這,已經是崇禎能夠拿得出來的最後家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