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懷疑,下面的群臣中是否存在某股勢力,想要取周延儒以代之,然後左右朝政?

既如此,周延儒反而不能輕動。

“愛卿言之有理,著令,免去曹文衡遼督之職,命傅宗龍接替。”

從始至終,他也沒提怎麼處置鄧希詔。

因為相比起外臣,崇禎更加信任太監。

這一次還好,崇禎十一年,右僉都御史趙光巡撫密雲,揭發鄧希詔罪名。崇禎召回後,讓分守中官孫茂霖核實。

太監當然會維護太監了,孫茂霖蓄意遮掩,反咬一口,結果導致趙光被充軍廣東。

可以說,崇禎在太監的任用上,比起他的哥哥來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明是討論吳橋兵變的應對之策,結果弄到最後,無辜的曹文衡被免職了。

至於溫體仁、王永珍等人提議的調動關寧軍平叛,崇禎未給出任何答覆。

曹文衡接到訊息,並無任何憤怒,哈哈一笑,利索地交接了差事。

他也沒有回京師點卯,直接南下山東。

從此以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他終於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了。

就在他南下山東的時候,張振秀也走出了廣渠門,踏上了歸鄉的路途。

兩人都接到了左夢庚的通知,心知未來即將有大變化,他們繼續留在朝中不免危險,乾脆趁著朝政混亂的機會全身而退。

四月十五,朝廷接到劉宇烈兵敗的訊息,從那以後,卻沒有任何動靜。

兩方勢力依舊在崇禎的猶疑中,就主撫還是主戰,爭執不休。

兩邊依次出招,都希望能夠主導局勢。

先是溫體仁指使寧海州、大嵩衛、成山衛的官軍進攻登州,希望抄叛軍的後路。

奈何叛軍早有提防,李九成親自坐鎮登州。

百戰精銳的東江鎮打這些腐朽不堪的衛所兵,摧枯拉朽一般。

寧海三地的援軍不但沒有起到和劉宇烈東西對進解除登萊之圍的作用,反而把原本就孱弱的防禦力量葬送一空。

溫體仁一方的第二個動作,就是責令皮島副將黃龍從海上攻擊登州。

黃龍嘗試了一番,失敗而歸。

主戰派連續兩個動作全都以失敗告終,周延儒覺得自己又有機會了。

他讓劉宇烈穩住局勢後,再度同叛軍談判招撫。

劉宇烈此時已經得知徐從治死於叛軍炮擊,同時也得知萊州城內眾官員有心招撫,於是派出張國臣再和孔有德、李九成等人談判。

之前屈宜揚數次奔走不見成效,張國臣卻覺著自己可以。

因為屈宜揚是陝西人,而他是遼東人,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有同鄉之誼。

見到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後,張國臣極力用老鄉的關係勸說,希望叛軍答應招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