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在地圖上勾勒出來後,所有人的腦海裡都形成了清晰的概念。

左夢庚繼續解釋道:“透過白蓮教之亂,山東境內的中小地主遭遇了毀滅性打擊。但是大地主都躲在這些大城中,依舊毫髮無損。而這些大地主,才是我們發展的最大阻礙。因此,接下來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消滅這些大地主。”

見李邦華似乎有話要說,左夢庚明白他的意思。

“當然,這些大地主影響力非同小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弄不好,會讓我們成為天下公敵。因此要消滅這些大地主,不能我們親自動手。我的想法是,準備利用東江鎮叛軍完成這個目標。”

李邦華轉憂為喜,對於他的睿智就差鼓掌了。

什麼是大地主?

衡王、魯王、德王還有……

孔家。

經過數年的戰亂,山東一地還存留下來的封建頑固勢力,還能夠阻礙新軍發展的,只剩下他們了。

作為藩王和孔聖後裔,要對他們下手,所產生的影響將會是十分恐怖的。

尤其是孔家,身系天下仰望,更是無數讀書人心目中的神坻。

要動孔家,但不能由新軍親自動手。

而正在禍亂山東的東江鎮叛軍,就是最好的背鍋俠。

不過時機未到,剛剛結束沂蒙之戰的新軍也要整編,左夢庚再次潛伏下來,等待著時機。

面對著山東愈演愈烈的局面,明王朝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在努力維持局面的情況下,好不容易拼湊起了一支兩萬五千人的援軍。

這支援軍主要以保定和天津兵為主,等於是將京畿附近的防禦力量給調空了。

這支援軍的統帥也很有意思,為兵部右侍郎劉宇烈。

而劉宇烈呢,其實都不知道自己的官職到底該如何算。

說他是兵部右侍郎吧,可他在擔任援軍主帥前,明明是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

說他是遼東巡撫吧,遼東巡撫有三個。

當初大淩河之戰時,因為丘禾嘉救援不力,導致崇禎十分不滿,於是決定任命謝璉擔任遼東巡撫。

結果謝璉還沒到任呢,朝廷裡就有人反對,認為臨陣換將不妥,於是朝廷又命令謝璉暫駐山海關,又沒有免除在錦州的丘禾嘉的職務。

這樣一來,在同一時間,遼東居然有兩位巡撫。

後來隨著大淩河的局勢日益惡化,朝廷著急上火,結果又任命劉宇烈為遼東巡撫。

也不知道吏部是忘了,還是故意的,總之三個巡撫並存的古怪局面就形成了。

劉宇烈趕到山海關,一看,好嘛。

你也是遼東巡撫?

巧了,我也是。

結果劉宇烈和謝璉留在山海關,距離大淩河數百里,整日價無所事事。

更搞笑的是,大淩河之戰打完,明明根本沒有參與的謝璉和劉宇烈卻受了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