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心思各異(第3/3頁)
章節報錯
孫承宗很鬱悶。
他上疏請辭被崇禎打回來了,而且理由讓他吐血。
你看徐閣老年紀大了請辭,朕不忍心,只好答應了。老師總不能當此時刻,令朕顧此失彼吧?
是的,崇禎用了黃平的計策,成功地打退了孫承宗想要撂挑子不幹的心思。
請辭不成,孫承宗並沒有躺平,依舊盡忠職守。接到祖大壽的求援,他便準備發兵。
可惜,如今的大明從不缺拖後腿的。玩得最絕的那位,還就坐在他的對面。
“閣老勿急,大淩河距此數百里之遙,情況不明,貿然發兵,恐有不測之禍。下官之意,當先派遣斥候,妥善偵測。待萬事詳實後再出兵,方為妥帖。”
老成持重的言行下,明擺著是對祖大壽的猜忌。
孫承宗怒火中燒,慨然道:“軍國大事,十萬火急,耽擱一日便大事去矣,丘中丞不可不查。”
丘禾嘉也不藏著掖著了。
“二年時,祖大壽便心懷怨言,其後更不將皇命朝廷放在眼中。閣老可敢擔保其赤膽忠心,別無二心?”
孫承宗啞火了。
他還真的不敢擔保。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來,文官為帥的害處。
遇到這麼十萬火急的情況,倘若主帥是軍人,自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佈置做了再說。
可孫承宗說到底也是文官,同樣會權衡利弊。
讓他以身家性命、身後名聲來給祖大壽擔保,他便退卻了。
成功為難住了孫承宗,丘禾嘉洋洋得意,乾脆越俎代庖。
“既如此,吳總戎,先向大淩河派遣斥候吧。待得了準信,咱們也好應對。”
吳襄站在一旁,親眼目睹了大人物們的交鋒,心底有的,只是無盡的悲涼。
祖大壽可是他的親戚,得知祖大壽被困在大淩河,他當真是心急如焚。
奈何他一個武將,還是驟然新貴,根本沒有資格做些什麼。
為今之計,只能是儘快拿回切實的情報。
領命之後,吳襄立刻派出了十數隊斥候,晝夜兼程奔赴大淩河。
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抓住機會開口。
“諸位大人,倘若東虜圍城為真,單以山海關之兵,恐難勝任。還請各位大人早做籌謀,積蓄兵糧,方能萬無一失。”
在座的三位遼東主官全都面色難看,但是卻無一人回應。
吳襄一灘苦水窩在心尖,訥訥無言,最終只好默默地退了出去。
再看向陰雲密佈的東北方向,心裡不禁慢慢盤算。無論如何,這一場變故中,都不能身陷險地才是。
至於困在大淩河城的祖大壽……
那可是他至親至愛的大舅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