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實用學(第3/3頁)
章節報錯
劉宗周闡述的道理並不高深,不過是希望儒家士人能夠親自去實踐大道至理,然後將其“所以然”的東西告知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世人對大道至理都有一個明確而深刻的認識。
從邏輯上來講,任何人來反駁不了劉宗周的觀點。
但是……
一旦儒家士人真的這麼做了,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們將會離開故紙堆,而走入到現實世界來,去用現實世界裡的情況來反證學問。
無論這樣的反證結果如何,都意味著儒學從此走上實用之路。
顯然,儒家思想裡有許多是在現實裡不能證明的東西,同樣也有許多是可以被證明的東西。
經過實用的驗證過後,儒學必然會變得更加純正,只有經過了實證的那部分才能具有生命力。
顯然,不具備生命力的都是什麼呢?
恰恰是維護封建社會統治基礎的天命論、三綱五常、階層劃分等。
一旦這些東西被現實證明了沒有用處和意義,那麼就意味著封建社會統治的思想基礎開始崩塌,必然會帶來世人的思想解放。
這就是劉宗周的深意。
運用儒家原本的學說,號召士人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大力推廣實用學。
張採等人的實學,不過是號召士人按照聖人所要求的那樣做,但他的實用學,則是號召士人們知道為何要這麼做。
這個差別,毫無疑問更進一步,也比張採的實學論更令人信服。
但士人一旦遵照而行,帶來的必然是儒學的鉅變。
當今之世,能夠體會到劉宗周用心的,除了本陣營的寥寥數人之外,根本就不存在。
最起碼張採等人只是鬱悶於無法反駁劉宗周的觀點,渾沒有想到這位儒學大宗師其實正在挖儒學的牆角。
即使他們想要繼續抵抗,能做的也只不過是維繫理學道統。
可二者的學問理念,一個是固步自封、陳朽腐爛,另一個則是江河直下、浩浩湯湯,完全不具備可比性。
世人逐利,在比較之後,如何選擇根本就不存在懸念。
張採苦心孤詣打造的這場論戰,註定是給劉宗周的實用學說搭建了最好的舞臺。
今日情景傳播出去,料來不用多久,必定會傳遍天下。
左夢庚、黃宗羲等人冥思苦想都不知道該如何傳播新思想,卻被劉宗周借力打力、羚羊掛角地做到了。
從這方面說,大宗師不愧是大宗師。手段之高深,遠不是他們這些小年輕可以比肩的。
在場諸人,怔怔地看著御風偉岸的劉宗周,均都生起折服之心,同時也給這一場論戰的判定了勝負。
張採端坐不動,身型不知何時早已萎靡了幾分,佝僂的樣子與這昂揚的春日格格不入。
他明白,自己的理想……
破滅了。